第五十三章、全新的開端(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尚書六部分別為:禮部,掌祭祀及藩屬與外國往來事;吏部,掌選舉、考試與官員的任免、遷調等事;度部,掌戶籍、財稅等事;刑部,掌刑罰、訴訟等事;工部,掌營造、修繕等事;虞部,掌山林水澤、礦藏及流通等事——舊長安行臺之商部併入虞部。
其樞密四部分別為:兵部,掌軍政;樞部,掌軍令;警部:掌地方治安與郡縣戍守軍;屯部,掌軍屯、民屯等事——舊長安行臺之行部併入尚書禮部。
此十部皆以尚書為部之主官,從三品,侍郎為副;部下又分司理事,以郎中為司之主官,從五品,丞為副,下設主事、令史等職,其任多為行臺舊人,也兼用部分尚書舊吏——比方說張異、孫珍等。
地方行政暫且從舊,但裴該與群臣商議,謀劃在天下大定後,情勢許可下,恢復前漢之制,即廢州而只設郡、縣二級;但將部分人口繁盛、地位重要的郡改稱為州,比普通的郡要高上半級。譬如改京兆為雍州、河南為洛州、河東為汾州、河內為沁州、滎陽為鄭州、陳留為汴州、潁川為許州、魏郡為魏州、范陽為涿州、漢中為梁州、蜀郡為益州、江陵為荊州、丹陽為揚州……等等。
州命刺史,正從五品;郡命太守,正從六品,縣不分大小,一律任命縣令,自從六品而至正八品。縣下更分一都多鄉,朝廷直命亭長,為正從九品。
此外議在州郡上再設監察道,由御史省外派按察御史(正從七品),負責一道官吏之督責及民風之訪察——一如漢之刺史、唐之黜陟使、明前期之巡撫。
將以舊雍、秦二州並漢中郡為陝西道;涼州為平涼道;以梁(除漢中郡)、益二州為巴蜀道;黃河、太行之間為山西道;黃河以南的司、兗、豫三州為河南道;黃河以北、太行以東為河北道;幽州東部及平州為遼寧道;青州為山東道;徐州為淮東道;荊州為湖北道;湘州為湖南道;揚州為江南道;江州為江西道;廣州為廣東道;交州為廣西道;寧州為雲南道;待收西域,則擬定其名為新疆道。
——多數都是因為裴該執意,起了近似於穿越前的省名,他本人會覺得親切一些,使用起來也方便一些。
如上所述,徹底罷廢秩祿制,凡官員皆以品級以別高下,自正一品至從九品,總計十八階,職事則隨才錄用,或從閒入劇,或去高就卑,遷從出入,參差不定。其職事高者稱“守”,職事卑者稱“行”。其武品十八階各有名號,是為軍銜,分別為元帥、元戎、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大士、上士、中士、少士。
目前唯祖逖為最高品的元帥,陶侃都只是元戎而已。
文武官員,其高品(三品以上)者別有散官,加之本品之上,以示尊崇。如文官正一品為上公,即太師、太傅、太保;從一品為公,即少師、少傅、少保;正二品比公,司徒、司空、儀同三司;從二品為上卿,光祿大夫、散騎常侍、特進;正三品為卿,太常、光祿勳、衛尉;從三品比卿,太僕、廷尉、少府。
武官正一品為上柱國、大將軍、太尉;從一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正二品柱國將軍、輔國將軍、冠軍將軍;從二品領軍將軍、護軍將軍、撫軍將軍;正三品鎮軍將軍、龍驤將軍、虎威將軍;從三品都護將軍、討逆將軍、破虜將軍——多循舊稱,但因裴該久任晉之大司馬,故不命,而改稱為“上柱國”。祖逖即為上柱國,陶侃為驃騎將軍。
爵分八等,唯同姓始可封王,設親王、郡王兩等;異姓則公侯,設郡公、縣公、縣侯、亭侯四等,各有食邑,受所封郡、縣、亭(親王食州)賦稅的十分之一。其它尚有無食邑之散爵兩等,為伯與子,各領俸而已。王、公皆不就國,不開幕,不理民,不領軍。
——但就理論上而言,即便裴嶷、裴詵等雖為同姓,終究血緣疏隔,幾齣五服之外,故而暫且無人得以封王。裴嶷、裴粹兩支諸裴皆封為郡、縣公——裴嶷以兄子裴開為嗣,裴粹以長子裴詵為嗣,故此二人不封。外姓唯祖逖、荀崧、陶侃、荀組、王卓五人為郡公,華恆、卞壼、郗鑑三人為縣公,餘皆侯、伯、子等。
別封司馬睿為吳縣公,劉琨為涿縣公,張寔為福祿(酒泉郡治)公,周訪為南鄭公,王敦為彭澤公,至於他們受不受的(也包括卞望之),暫且另說。
至於服制,裴該不顧群臣反對,大幅度刪繁就簡,四時祭服唯用一套,天子九章十二旒、諸王七章九旒,公侯五章七旒,伯子三章五旒,以下皆無章無旒。
朝服則罷高山、獬豸諸冠,文臣並用進賢冠,著錦袍。天子冠五梁;王公冠四梁,佩玉蟬,圍飾玉帶,紫綬金章,或準用玉印;三品以上文臣冠三梁,佩金蟬,圍飾金帶,紫綬金章;五品以上文臣冠二梁,佩銀蟬,圍飾銀帶,赤綬銀章;七品以上文臣冠單梁,不佩蟬,圍素革帶,墨綬銅章;七品以下戴介幘,無綬、鐵章。
武官依品,帶、綬、章與文臣相同,但戴皮弁或平上幘,著袴褶——源於胡服,為便騎射也——且弁、盔上不飾蟬,而以其它飾品標示軍銜:元帥、元戎弁飾兩柄交叉金鉞;將級弁飾一到四枚金星;校級弁飾一到四枚銀星;尉級戴平上幘,飾一到四枚銅釦;士級亦平上幘,無飾,唯袖標上以一到四橫道來標誌上下。
裴該本人,除非大朝或祭日,則往往不戴進賢冠,不著袞衣或錦袍,而戴垂腳的烏紗帽,著袴褶,且登靴見人。在群臣看來,是天下尚未底定,故此著戎服以示不忘武事也;其實裴該本人僅僅是覺得這麼穿著簡單,且便於活動而已,倘若還有另一個穿越者,乍一瞧過去,或許會把他當成唐宋士人……
至於上行下效,此等簡單方便的服飾逐漸流行,則屬後話了。
(第十二卷“丈夫北擊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