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歸來歌大風(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白山在武功縣的西南方向,距渭水約五十里,東至芒水,西至武都郡的故道,距離也都差不多。這方圓五十里內多平原、沃土,並無城塞,且原本的多處民屯點也已陸續廢棄,賜屯民土地,使為國家編戶,由此叛戎才能背靠太白山,於此嘯聚、劫掠,並且逐漸壯大。
且說甄隨戰敗,退至芒水西岸,點檢士卒,十成裡去了三成,還剩四百來人。直到這時候,他才探查明白,當面叛胡不下五千之數,而且其中堅是屠各、匈奴的降人,起碼三五百,是頗有戰鬥力的。
若如軍士所言,涉渡芒水而西遁,固然可保暫時的平安,但盩厔縣早已廢棄,所餘殘墟,真未必能起什麼防護作用,一旦叛胡踵跡而追至,恐怕形勢將會更加兇險。那麼一口氣逃去鄠縣,或者繞個圈子北向武功呢?他甄將軍又丟不起那個人……
於是堅決不肯後退,還鼓舞士卒說:“汝等以為,老爺從無敗績麼?那是跟隨大司馬之後,在此之前,老爺可是三天兩頭吃敗仗咧,比汝等吃過的飯,怕是都要多!是故敗仗有何可怕啊?老爺不過一時輕敵,才受挫敗,如今學謹慎了,自然不會再輸!
“且叛胡雖多,卻統屬不一,精銳不過三百,其餘多是老弱,只要指揮得法,豈有再敗之理啊?我堂堂國家上將,汝等也是大司馬軍正兵,一敗猶有可說,再敗則無藉口——老爺還不如先殺光了汝等,再橫刀自刎算了!”
就此分派士卒,結陣禦敵。叛胡追來,將晉兵三面圍定,反覆攻打,卻不能克,反倒被甄隨利用夜色掩護,把營壘給搭建了起來,連壕溝都開挖了好幾條。翌日再戰,晉軍組織嚴密,器械精良,出戰未必能勝,固守卻也不落下風;而一旦受到的壓力過大,或者士卒疲累,甄隨就親將十多名健勇發動突擊,每每殺得渾身是血回來——多半是敵人的血。
逐漸的,叛胡膽氣漸喪,不敢再猛攻晉營,而且一旦發現甄隨突出,必然主動讓開通路,無人敢直攖其鋒芒……
就這樣連守三天後,武功輔兵戍卒六百餘人開至,陣於其北,遙相呼應。又一日,鄠縣輔兵戍卒四百人亦至,甄隨趁機發起反擊,大敗叛胡,伏屍十數里。
然而叛胡卻又再次遁入太白山中,分散潛藏起來。甄隨追殺至山麓,這回不敢再託大了,先尋本地人來,詳細探問附近地理狀況,然後行文長安,說殘敵尚有三千左右,憑山而守,我又搞不明白他們還有多少糧食……為今之計,只能增派兵馬,有個兩千正兵,便可分道進山剿除之——人少了估計比較麻煩。
其實自出戰以來,這還是甄隨第一次向後方請求增援,同時也是第一次把戰況報至長安城內——方敗之時,他怕同僚嘲笑,不敢直接上報。然而內線作戰,到處都是本方眼線,早就有人把訊息給傳回去啦——要不然武功和鄠縣也不會出兵——長安城內諸將吏聞報,除了陶侃外,無不似憂而實喜,歸家後連酒都能多喝三杯。
——這蠻子,他可算是栽跟頭了!
但是說來也有趣,此前諸將多怨甄隨,甚至於暗中禱告,請老天爺讓那蠻子吃個大敗仗。然而當甄隨真敗了之後,卻很少有人心說:“這敗得還不夠啊,加油,繼續!”反倒對甄隨的惡感,普遍有所降低。
諸將紛紛向陶侃請命,要出兵去增援甄隨——救蠻子這種多年難覓的好事兒,誰甘後人?陶侃卻隔過眾將,而只命其侄陶臻率兩千人往援。
——陶侃自江南召諸子侄北來,原本沒打算讓他們出仕,但當不過裴該、裴嶷的反覆勸說,最終只得把兩個侄子陶臻和陶輿獻出來。他說:“除道真(陶瞻)外,諸子皆庸才,唯二侄有勇略,或可任事。”
陶侃的想法,甄隨正吃癟的時候,派諸將領兵去增援?你們是樂和了,甄隨還不得恨入骨髓啊?此於將吏間和睦不利也。不如派遣才剛從軍為將不久的陶臻去,甄蠻子不可能恨到小輩頭上,最不濟,讓他恨我好了,我不在乎。
且說甄隨方破叛胡,求援的公文送走還不到半天,陶臻便至,於是合力入山剿匪不提。其時裴該方自晉陽南歸,至平陽而接到了甄隨戰敗的訊息,初亦大驚,等詳細問明瞭情況後,這才略略放下心來。
敢情那蠻子才領了六百人去,不過小挫罷了,無關乎大局啊。
倘若甄隨是吃了大敗仗,六百人全師盡沒,或者帶出去數千上萬兵亦潰,則估計叛胡勢大難制,怕會東進威脅長安,裴該必定歸心似箭,要打馬揚鞭,直向關中。而既然只是小敗仗,他也就不著急了,
數日後抵達聞喜,他還在縣內多停留了三日,趁便歸家與族人相見,並且拜祭了裴柏。隨即便在裴柏之側宴會族內長輩——聞喜縣令裴通亦侍坐——暫代族長之任的長老裴桐起身敬酒,並且賦詩一首,說:
“此柏千歲榮,根與地脈通。葉滋亭如蓋,枝虯矯若龍。蟲鳥不能損,抖擻斃群兇。一振四荒靖,歸來歌大風。”
裴該聽了此詩,不禁略側過臉去,斜睨裴通。裴通趕緊把眉毛一挑,嘴巴一努,兩手攤開,那意思:哥啊,這還真不是我教的……
裴該便即提醒裴桐:“大人,如‘大風’之語,豈可輕出於口啊?”
這首詩表面上在吟詠裴柏,其實以柏樹為喻,在歌頌裴該,倒也罷了,但結句“歸來歌大風”,卻分明是拿裴該比漢高祖劉邦。以人臣而擬帝王,這要擱明、清兩代,恐怕難逃罪愆,這年月禁忌倒是還沒那麼多,卻仍然不合適。
倘若此詩出於裴通之口,估計裴該就當面呵斥了,裴桐終究是長輩,有如裴該祖父一般,所以他的語氣才稍稍委婉一些。
裴桐仗著年歲大、輩分高,卻不肯就此喏喏而退,仍然舉著酒盞,笑對裴該說:“但論功績,大司馬何遜於漢祖啊?天下喪亂,黎民塗炭,若非大司馬,即我裴柏亦不得茂,子弟將屈身於胡虜,裴氏猶如此,況乎他人。老朽年將從心所欲,即有逾踞,亦出至誠,大司馬勿罪。”
裴該笑笑:“天下尚未底定,羯賊猶踞河北,大人此言,該不敢受,此酒亦不敢領。”
裴桐固請,說:“大司馬既復晉陽,殄滅胡虜,此猶垓下破項也。雖有彭越、黥布、陳豨、臧荼,終不為患,行將授首。老朽此酒,非自敬大司馬,乃為裴氏一族,上大司馬千秋萬壽。還望大司馬勿卻族人之意,肯請勝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