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以群蟻潰千里之堤(第2/2頁)
章節報錯
名單成型之後,二人幾乎同時端起酒盞,對碰乾杯,然後仰天大笑。可是笑了一陣兒,孫珍卻又無端悲悽起來,說:“此‘八座’九臣,亦皆高第顯貴,如我等寒庶之家,終究難以出頭啊……”
張異笑笑,安慰他道:“士圭所言高第,得非《姓氏志》內有名之望族乎?然而前溯孝惠、孝懷朝,弘農董氏早已敗落;濟陰卞氏、隴西李氏,不過中家罷了;至於鄱陽陶氏、陳郡殷氏,家門未必高於我等——大司馬一日使文博先生作《姓氏志》,遂共尊榮。可見在大司馬心中,家門自勳祿而顯,勳祿自才績而得,則以士圭之才,若得機會,自能展翅高飛,又何慮不能出頭呢?”
孫珍一撇嘴:“子奇所言是也,然終不過我等關起門來,自得其樂罷了。我常恨昔日未能入關干謁大司馬,如今關西寒庶,蜂擁於長安,關東豪門,蟻聚於洛陽,哪裡還有我的出頭之地啊?”
張異笑道:“設若大司馬肯歸洛執政,重新整理朝局,貶斥荀、和輩,如我等所言,新任‘八座’,或許便有機會了。”
孫珍聞言,不禁垂下頭去,良久不語。
張異問他:“士圭何所思啊?”
孫珍端起酒盞來,相敬張異,隨即壓低聲音說:“某已被酒,或者辭不達意,若有違禁之語,但入君耳,慎勿洩露於外,否則,恐怕我性命不保。”
張異也趕緊端起盞來,與對方酒盞輕輕一碰,安慰道:“我等庸俗下吏,借酒狂言,竟然臧否當道,籌劃‘八座’,倘若洩露出去,難道不是大罪麼?士圭尚有何言,較此為甚啊?君與我向來投契,無話不談,又何必如此謹慎呢?”隨即伸手朝上一指:“今日樽前,若有片語外洩,可使天雷殛我!”
孫珍趕緊拱手:“子奇不必發誓,我自然信得過君。”隨即一咬牙關,試探地問道:“年初洛中紛傳之讖語,子奇可有聽聞啊?於此,作何想法?”
張異聞言,面色不禁一肅,隨即回覆道:“士圭聽我一言:曩昔王莽何以得篡啊?為其人心厭劉,讖謠四起之故。而今司馬氏之政,較之哀、平時劉氏之政,又如何?天下喪亂,胡羯縱橫,肇因在司馬氏諸藩之亂,及孝惠痴愚、孝懷庸碌之故。則人心不厭司馬者,幾希?裴柏巍巍,當荷撫世之任,誰不知之?只是無人膽敢明言罷了。”
雖然還是拐了彎子,這話也算是說得很明確了,孫珍乃道:“他人如何,我不知也,唯此心與子奇相同。大司馬方致力於關西,厚其根基,不克歸洛,而其一旦歸來,恐怕便是神器易授之時。但不知當在何年何月啊?子奇且思,若大司馬急來,我等尚有機會,若其緩至,幕下必為關西士人所充斥,又哪裡還有我等的晉身之階呢?”
張異手捻鬍鬚,假意籌思,旋即問道:“如君所言,是欲促成大司馬急來了?”
孫珍苦笑道:“固所望耳,何敢言促成其事?我等位不過下僚,品不過八九,家無隔宿之糧,手無縛雞之力,又有何能,促成其事?”
張異搖頭道:“不然,君勿妄自菲薄。今卞尚書病休,殷尚書勞碌,餘皆安坐罷了,省內政事,實操於我等八九品令史手中。一人固然力薄,倘若皆能如君之所想,眾人合力則厚,未必不能成其大事啊。”
孫珍頷首道:“子奇所言有理。我看省內令史,及中書、門下、御史、九卿各署下吏,多半人同此心,若能齊心戮力,同進共退,未必群蟻而不能潰千里之堤也!”
張異聽了,目光中精光驟現,微笑道:“既如此,士圭可肯與某同心,先自我二人為始,再徐徐勾連諸下吏,以成其事呢?”
孫珍酒也確實喝得不少了,仗著醉意,膽氣陡壯,這功夫即便你煽動他去刺殺上官,說不定他也是肯幹的。當即拍著胸脯道:“某心在此,惜乎不能剜將出來,以示至誠。但恐子奇不肯同我意耳,既然志同道合,乃當歃血盟誓,即以匹夫之力,以革天命……不對,以從天命,而順人心!”
二人商議良久,孫珍允諾在同僚內暗中串聯、煽動,然後才罷酒辭去。張異把他送出門外,歸入家中,不禁唇邊微露喜色——又一個上鉤了。
他是陳郡人士,若按地域劃分,乃是天然的荀黨,但可惜門第太低,荀氏叔侄根本就不可能正眼相覷。尤其當年陳留中正就是荀家人,竟然給他張子奇評了個下中,這般奇恥大辱,如何可忍啊?
要知道中正品評,高門多得上品,至不濟也是個中上,而寒門則多為中品,直接落為下品的少之又少。就好比要空出上上品來,以示無人可與孔夫子比肩一般,一般情況下也會把最後兩個品級給放空,以顯得本州、郡士人,大體上都是可用之才。所以張子奇這個下中,那就是墊底了,基本上可以說是於仕途無緣,即便縣中小吏,也未必能夠輪得上他。
但他最終卻藉著石勒肆虐兗、豫,劉粲克陷洛陽,導致人事卷宗多半散佚的機會,透過某人的指點,假充中下品,竟然混入了尚書省,得為令史。要說張異在尚書省內的資格比孫珍老多了,如今也榮升到了八品官,因為他是在長安時入省的,孫珍則在朝廷東歸後方才得仕。
故此張異之入省,實際肩負重任,一方面要聽從其恩主所命,為之勾連徒黨,打探朝中訊息,另方面也為自己將來的前程,預先添磚鋪瓦。其恩主對於裴該有可能更進一步,幾乎是最早動心起意的,於是秘密下令給張異——當然還有張子奇所不知道的其他一些中朝吏員——預先謀劃,甚至於在洛中內外,散佈讖言!
那麼,張異這個上級和恩主,究竟是誰哪?
則非“毒士”王子賜,尚有何人!
&n。妙書屋.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