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新空氣(第2/2頁)
章節報錯
就此向蘇、衛二人詳細地介紹起這位謝鯤謝幼輿來。
謝鯤是陳留陽夏人,出身儒學世家,但陳留謝氏的家門並不高,其祖父謝纘仕魏為典農中郎將,不過秩比太守而已,其父謝衡官至國子祭酒,相當於國立大學校長。後世所謂的“王謝高門”,要等到謝鯤之侄謝安時代,家名始得顯拔,這年月則還排不上號。
所以謝鯤才任達放誕,或挑逗鄰女,或嘯歌撫琴,裝足了名士派頭,甚至於南渡之後,還逐漸由儒入玄,主要是應和時代潮流,盡力想擠進世家圈子裡去——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被同樣滿嘴不著調的王衍看上,收歸門下。乃至於後來卞壼說他:“悖禮傷教,罪莫斯甚,中朝傾覆,實由於此!”
當然啦,西晉之亡,不能算是謝鯤的罪過——他還沒那資格——卞壼是指南渡後以王澄、謝鯤為代表的那種腐朽風氣,實覆中朝。
只是歷史程序已經改變了,偏偏謝鯤、謝裒兄弟又不肯繼續依附著王敦吃閒飯,一聽說舊都光復,就巴巴地跑回了陳留老家。就籍貫和素行論,他是天然的荀黨,只可惜荀組雖然也不能盡脫清談習氣,終究比王衍要強了不止一星半點,再加上痛恨王衍——當世除了琅琊王氏族人外,有誰不痛恨王夷甫的麼——左右瞧謝鯤不大順眼。
而且謝氏終究家門低啊,不能跟滎陽鄭、陳留阮之流相提並論,於是最終只給了謝幼輿一個小小的高苑縣令做。
王貢初至樂安,聽說首縣是謝鯤,當時的反應跟衛循沒啥兩樣——清談之輩,如何可用?然而墨授長吏向來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加上如今青、徐二州已定,他王子賜也不可能隨便換人,無奈之下,只得召見謝鯤,想要好好敲打一番——你起碼別扯我後腿吧。
誰想見面卻不似聞名,謝鯤竟然穿戴整齊來拜——傳說中他可是習慣於披髮赤背的——而且王貢詢以政事,竟然條分縷析,件件分明。王子賜真是不勝之喜,這才將郡事也一以委之於他。
王貢對蘇峻、衛循等人分析說:“從來上行而下效,清談之風,始於中朝。如今執政者非王夷甫也,即荀太尉亦有事功之志,況且大司馬最忌清談,無能且無功者,不能於關中立足。則謝幼輿欲興其家,必從時流,時流夸誕,彼亦放縱;時流嚴謹,彼乃任事……”
說白了,你不跟著長官的指揮棒走,是永遠別想朝上爬升的,唯有長官好清談,謝鯤才會由儒入玄。如今朝廷執政是裴該、祖逖、荀組,前兩個不用說了,即便荀泰章也不是純好清談,唯知垂拱之輩啊,謝鯤要還是從前那德性,別說升官了,就連這縣令能當多久都不好說。其實出身儒學世家,他本質上還是聰明的,只要肯實心任事,則結果不會太差。
魏晉以來的清談之風,從某種程度而言,直接導致了“五胡亂華”——即便沒有司馬家諸藩亂戰,就王衍等人的德性來看,國家亦遲早衰敗、動盪。究其根由,一是曹氏和司馬氏得國不正,對士人採取高壓政策,就此逐漸打折了漢儒的脊樑骨,不敢再妄議朝政,只能或者裝瘋——任誕放縱,或者裝傻——信口雌黃。
再則是“九品中正制”出臺以後,很快便悖離了選拔人才的初衷,成為世族把持高官的重要工具,就此沽名釣譽之輩得以陸續邁入中樞,掌控朝局。好比說琅琊王氏崛起之祖,那個“臥冰求鯉”的王祥——
這事兒用腳後跟想都知道不靠譜,王祥之祖王仁官至青州刺史,則到他這代再怎麼落魄,也不可能需要大公子親自下水去捕魚——《搜神記》和《晉書》皆雲“祥解衣,將剖冰求之”,至於臥冰,純出後世附會——難道就連一個奴僕都不趁麼?而即便此事是真,毫無必要地表孝心,亦絕非真孝心,估計是怕後孃會弄死自己……
是故王鳴盛雲:“祥庸貪小人……昭、炎佯敬之,明知如傀儡,相與為偽而已。”
呂思勉在《兩晉南北朝史》中也評價說:“此外晉初元老,如石苞、鄭衝、王祥、荀顗、何曾、陳騫之徒,非鄉愿之徒,則苟合之士。此等人而可以託孤寄命哉?”
那麼被這些奸佞之徒竊據了高位,上行下效,無怪乎朝野間的風氣會日益變得浮誇、荒誕、虛偽、矯飾了,則國家焉有不敗之理啊?其間雖張華有王佐之才,裴頠作崇有之論,終究不能盡脫陋習,且最終與世沉浮……
此風逮東晉亦不能改,反倒愈演愈烈,全靠著諸胡在中原自相殘殺,這票腐朽官僚才能勉強維持住江南半壁河山。即王導、謝安等雖號名相,唯知保安一隅,實懷苟且之志,屢次北伐乃終成泡影。
比起所處形勢相近,但一心恢復中原、復興炎漢的諸葛亮來,晉之諸公,恐怕連武侯的腳後跟都摸不著!
“永嘉之亂”後,雖亦不乏有識之士指出這般清頹之風,實為禍國之由——比如說卞望之——終究無拳無勇,無兵無勢,更不可能跟整個垮掉的貴族階層作對——裴該深感自己倘若久居江左,跟王導他們再繼續敷衍、打屁下去,於扭轉時風毫無裨益,故此才振旅而北,謀圖自己去打一片天下出來。
裴該用人,先是布衣、庶族,進而稍稍吸納高門,然亦以關西的二流家族為主,相比起來,這些家族雖然地位較低,反倒於陋習沾染不深——即便再如謝鯤一般偽裝所謂“名士”,也還是會遭到關東豪門的打壓啊,則既逢戰亂,不如轉求事功。就此由關西逐漸向中原輻射,刮起來了一股相對清新的西風。
受此影響,中原乃至江左,不論才能高低,但凡難以得志之徒,多半都會仰而慕之,想呼吸幾口這種新空氣,試試在新的風氣下,自己能不能找到晉身之階——謝鯤即是如此,昔日殉國的桓宣亦同此理。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