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甲騎之短(第2/2頁)
章節報錯
裴該點頭,面色凝重地說道:“此短甚為致命,故而不可輕易投入戰陣,要因應形勢,細勘地勢,隨於兩軍平原對決之時,直突而前,方可收穫奇效。”頓了一頓,又說:“我也嘗試將甲騎拆散,配合普通步卒,以作小股突陣之用,惜乎尚未練熟。”
說話之時,兩名具裝甲騎的首領已然策馬而登上了山樑——當然啦,他們拋下了沉重的兵器,並且換了一匹未著甲的坐騎,否則估計是爬不上來的——來至面前,摘下頭盔。陳安定晴一看,倒都認得——他在樞部也非一無所獲,起碼裴軍將領基本上都認了一個熟——一個是大都督警衛將裴熊,一個是胡漢降將路松多。
裴熊向裴該等三人抱拳施禮,旋問:“主公看此陣如何?”
裴該笑笑:“尚可。”隨即望向劉央,說:“我將分甲騎之半,隨卿等前往平陽,小試牛刀,以觀實效,卿可能用麼?”
劉央、陳安聞言,無不大喜,急忙拱手:“必將用於恰當之處,使建功勳,不負大都督所託。”
裴該點點頭,隨即注目路松多:“此半數甲騎,便由卿統領吧。”
他原本是打算讓裴熊擔任具裝甲騎主官的,尤其裴熊久在拓跋鮮卑,於重騎兵的運用多少有些經驗。但裴熊卻堅決不肯離開裴該身邊——要我幫忙練兵,沒問題;要我率軍遠征,這不行,我是奴僕,自當始終護衛在主公身旁啊。
於是最終任命路松多掌管具裝甲騎,這是因為路松多力大體壯,而又精擅騎術,幾乎不在“涼州大馬”最矯健者之下。而且路松多若論大局眼、戰略觀,全都跟陳安一樣提不起來,甚至於貌似連培養都培養不出來,難以擔當方面之任,不如就做一支特殊兵種的主將算了。
裴該關照劉、陳二將道:“卿等此去平陽,尋機以向西河,於永安、介休之間,倘若石生敢來相迎,便可嘗試以此甲騎破敵……”
從司州河東、平陽,北上幷州的西河、太原,乃至於新興、雁門,差不多等於後世的山西省,基本地形是東西皆山,唯有中間一兩道狹長的河谷平原,利於墾殖,也方便大軍行動。其中河東西部屬於運城盆地,平陽郡內有臨汾盆地,西河、太原則是太原盆地;從平陽郡最北端的永安縣到西河郡最南端的介休縣之間,正好位於兩大盆地的銜接處,丘陵橫亙,道路險狹。
待逾山而入西河,在介休縣城以南,則有三十多里長的平地,左右高山聳峙,很難展開大範圍的機動。倘若石生不出戰,晉軍則可直迫介休,而若彼來迎戰,必將此處設為戰場,那就很適合具裝甲騎的運用啦。
一則地平,便於重騎兵衝鋒,二則路狹,不怕被敵軍抄至側翼。倘若能夠把具裝甲騎鋪滿平原,平推過去,那就好象發動機裡的活塞似的,敵人除非登山而走,否則一個都逃不出去……
——————————
裴該在謀劃從平陽北推,給石生造成強大壓力,迫使其不能增兵東線,甚至於還必須得向石勒求取援兵之時,東方之戰,已然拉開了序幕。
時為晉建興六年(石趙建平元年)十月,趙鎮東大將軍呼延莫率中軍七千,浩浩蕩蕩,直向厭次城殺來。
石勒建制,一本於胡漢,而胡漢是照抄的晉朝……乃於襄國也建七軍五校,作為中軍,但因為各將自有部曲,甚至數量上千,所以中軍總數縮水,每軍不過五六千人而已(晉之一軍,則原本上萬)。呼延莫所領,主力為左衛,別授驍騎千餘,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
其時厭次城中,兵卒過萬,但大多數都是以軍法部勒的屯丁而已,真正能夠算是“軍人”的,四千略不足,三千頗有餘。邵續乃急遣使向洛陽和東萊求救。
其實不必等他求救,呼延莫才從襄國動身不久,尚未逼近樂陵國,祖逖就已然得到了訊息,再加上此前王貢即傳書來,說羯賊秋後必攻厭次——只是或虛或實,我不敢妄斷。於是祖士稚即遣快馬行文東萊,要蘇峻去北救邵續。
蘇子高和衛因之二人,等的就是這道軍令,如此他們便可名正言順地向青州刺史郗鑑,以及東萊、長廣二郡索取軍資——否則若厭次有失,責任全是你們的!
其實在此之前,蘇峻就已經應邵續之請,用衛循的海船向樂陵國內輸送了不少的糧秣、器械,相信可以支撐邵續守城三到四個月沒問題——真等羯軍殺至,再輸糧就未必趕趟啦,倘若敵人將城池團團圍住,則糧草要怎麼進城哪?
至於直接發兵往救,蘇子高暫時不加考慮。主要因為青、冀兩州以黃河為隔,但樂陵緊挨著黃河,東萊北面可只有汪洋大海啊。若從陸路救援厭次,就必須先經北海,入樂安,然後從樂安國西部涉渡——位於廣固的西北方向……
蘇峻和曹嶷商定劃濰水而治,實際上曹軍不敢東出巨浪水,即便如此,樂安也屬於曹嶷的大後方,你要殺過去沒問題,想經此而去救援厭次,就不怕被人把後路給斷了麼?
所以他才跑去跟衛循商議,說你仔細想想,樂陵附近到底有沒有可以比較方便登陸的地點啊?咱們大概只能從海道發兵了。衛循兩手一攤,說我去年就跟你說過了,幾乎整個冀州,沿海地區就沒有什麼可以停靠海船的地方!
冀州南部,也就是後世山東省東營、濱州一帶,這年月還沉在海里,但是海床已經比較高了,到處密佈暗礁,船行為難。至於其中北部地區,沿海多為鹽鹼地,少有人煙,你即便找到合適地方登陸了,要繞多遠才能抵達厭次城下啊?這運路又該如何保障?
蘇峻不禁蹙眉,說如此說來,咱們就連騷擾羯賊後方,減輕厭次的壓力,都很難辦到了麼?衛循笑笑說:“那也未必,吾有一計,或者可行。”
https:
&n。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