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吃閒飯的(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今日高樂主動請令,倒也使周訪刮目相看了,心說這人雖然沒腦子,看起來倒不怕死,還有上陣建功的志氣……
高樂原本膽怯,還在徐州的時候,甄隨就曾多次當面罵他是懦夫,等到一征戰而至關中,大家夥兒也全都瞧清楚了,此人實不可用,裴該顧念舊情,不忍遽罷,這才把他排除出軍隊核心,趕到漢中去。高樂一開始還挺高興,反正我已經是五品將軍啦,復得封侯爵,人生無憾,就此遠離沙場,保全性命,豈不是好?
然而此番華使到漢中來,拜他正四品上校,封武強亭侯,他卻多少有點兒不平衡。因為跟使者一打聽,當初“風林火山”四營營督,甄、劉封了中將,陸衍封了少將,全都比自己高;不僅如此,各營副手,如今多半也都是少將了,自家部下的陸和,更並列於甄、劉,得封中將……我反倒被甩在末尾,這將來同輩間還怎麼相見哪!
不行,我得再立點兒功勞,起碼升上三品中將、少將去才成。好在我胡虜也撞過了,難道還怕那些氐寇不成嗎?巴蜀小賊,有何可懼啊?因此才主動出列,請求擔任先鋒。
周訪自然不允,只是好言撫慰——先鋒重任,豈可輕授於一個自己瞧不大上的外將啊?於是最終任命楊虎領軍先行,自統主力繼之,而只交予高樂半個營,命其西出,以為疑兵。
華廷給了漢中軍兩個旅的編制,其實尚不滿編——周訪可不象蘇峻,什麼阿貓阿狗都肯招募為卒,他吸收關中軍的經驗,只選精銳,而沙汰老弱去屯墾或充輔軍——兩名旅帥一任周訪長子周撫,一任降將楊虎。
楊虎本是宛城流賊王如部將,王如失敗後,從巴人李運、王建返歸故鄉,並且成為王建的女婿。梁州刺史張光受參軍晉邈的挑唆,先納李運、王建而復殺害之,奪其財貨,楊虎因此復反,與楊難敵聯兵擊敗張光。楊難敵就此竊據漢中,楊虎被迫南投巴氐,復北還驅逐楊難敵,遂被李雄任命為漢中太守。
楊虎在漢中經營數年,頗得人望,而且他除了一次聽從成都之命,北上河池援救楊難敵外,基本上沒跟關中晉軍起過什麼衝突,反倒時常透過鬱翎等商人往關中倒賣糧草,以換取武器裝備,倒是頗濟了一時之急。其後周訪殺入漢中,施計擒獲楊虎,楊虎本與李雄不大和睦,就此跪地請降,並且設計叫開了南鄭城門,導致成軍全線潰敗。周訪因此上奏長安行臺,稱楊虎反正有功,可贖前罪,請求嘉獎之。
至於如今的華廷任命楊虎為旅帥,其實也有監護和拮抗周訪之意。周士達人老成精,自然不會不知,於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這位楊旅帥給架空了,能夠直接調動的也不過就一個不滿編的營,兩千餘人而已。考慮到楊虎對巴中的地形比較熟悉,便即此以兩千軍為先鋒,沿宕渠水而南,前去奪取巴中郡的漢昌縣。
從漢中盆地向西南方向挺進,入梓潼郡五百里地,即可進入成都平原,但問題是這條道兒實在太難走了,且有天險劍閣橫亙其間,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相反南下巴中,雖然威脅不到巴氐的腹心要害,道亦同樣難行,卻終究途中既無劍閣,且有宕渠水可以分擔一部分糧秣運力,進兵會比較輕鬆一些。
而且若入漢昌,其南方和西方的山勢相對平緩一些,也方便華軍做更大範圍的機動。
楊虎奉命先行,十日後,即於漢昌縣北遭遇成軍,乃是大成中領軍李琀——即李雄二哥李蕩的長子、李班的長兄——所部五千兵馬。楊虎與李琀激戰兩日,不能突破,等到周訪主力到來,便稟報說:“李琀庸碌之將,然其部頗驍勇,人亦過我兩倍,是以難克……”
周訪命楊虎明日再去與李琀見陣,他則攀到附近山上,觀看戰況,以謀良策。結果這第三天還是不分勝負,雙方各拋下百餘具屍體而退。楊虎歸營後,周訪就說了:“前在漢中與氐賊戰,便知其少號令、無陣列,徒恃個人之勇,有若流賊一般,今日觀之,毫無進益。唯此處道險狹,我軍難以排布,彼可恃其所長,以是難克——並非楊將軍之過。”
漢中軍的主體,乃是周訪帶來的荊州兵,尤其是荊州北部出身計程車卒,個人素質其實並不怎麼好,若論起山地作戰的能力來,漢中本地人十分,巴氐九分,蜀人六分,荊北人只有四分而已……倘若陣而後戰,在周士達的組織和調遣下,一千漢中軍可以完敗三倍以上的成軍;但若戰場狹窄,徒恃個人武勇,雙方實力比就將將拉平了。
於是周訪便命其次子周光挑選三百擅長爬山的老卒,西逾山後二十里,抄至漢昌縣側面,多布旌幟,佯裝攻城。李琀聞訊大驚,果然被迫匆忙回師,楊虎從後追殺,大敗成軍。隨即將漢昌城團團包圍起來,李琀之弟李稚從閬中趕來救援,亦為周光所阻,不能近城。
周訪這第二個兒子,在原本歷史上就是一員猛將,據說他年僅十一歲,往見王敦,王敦問他:“貴郡(尋陽)未有將,誰可用者?”周光當即拍胸脯,說:“明公既然不恥下問,竊謂無過於我!”王敦竟然真的就任命周光做寧遠將軍、尋陽太守了。
——這事兒其實不老靠譜的,再怎麼將門世家、天賦異秉,哪有十一歲小孩兒能夠出任一郡之守的道理啊?
周訪雖然跟王敦不對付,但在他死後,周撫兄弟無所依靠,也只得去依附了王敦,並從之謀叛。周光時率尋陽兵千人去求見王敦,王敦已死,其侄王應不使見,周光就此瞧出端倪,乃對其兄周撫說:“王公已死,阿兄何為與錢鳳做賊?”遂捕錢鳳詣闕,得以將功贖罪。其後他又隨溫嶠平定蘇峻之亂,頗立功勳。
在這條時間線上,如今周光也就半大孩子,年方十七,竟能將數百兵恃險,便悍阻李稚,使不得進。於是圍攻十餘日後,漢昌城陷,李琀破圍而走,為周光半途截獲。周撫復追李稚,破之於安漢以北,亦生擒之。
敗報傳至成都,李雄大驚——他確實誤判了局勢,以為華軍將從東北方向殺來,因此遣李壽護守劍閣,可是沒想到巴中先期遇警——好在李班、任回也已經從南方趕回來了,於是急命二將去守閬中,以阻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