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氣死周訪(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是周訪雖去,陶瞻守備襄陽,王廙兵少將寡,亦不敢往攻,只能跟城下鬱悶地待著。一直等到王敦退返江陵,聽聞此事,大為惱怒,便欲親率大軍去增援王廙,攻取襄陽城。
沈充阻止他說:“明公不可。陶瞻乃陶士行之子,如今陶士行在北,深受裴大司馬信重,專執關中軍務,則若往攻襄陽,必惡陶士行,甚至於會得罪了裴大司馬。且襄陽終無反意,豈能無罪而攻伐呢?”
王敦問道:“士居可有良策?”
沈充點點頭,回答說:“陶瞻之所以固守襄陽,不肯開城,是為周士達保障後路,供輸糧秣。明公不必親往,可遣一軍佔據山都,隔斷雙方聯絡,扣押陶侃所輸軍實,則周士達糧秣不繼,必然喪敗,而陶瞻見留之無用,也或將棄城而去。即便陶瞻不走,周士達大敗而歸,明公也可隨意處置他了。”
王敦從其所言,果然派兵去佔據了山都縣城,斷絕沔水運輸。訊息傳到前線,周訪氣得是目眥盡裂,戟指東方,咒罵道:“琅琊王氏,只謀私利,不顧國事,無恥之尤!我便死,化為厲鬼,也要去索王處仲、王世將的性命!”說完話,猛的一口鮮血噴將出來,朝後便倒。
眾將吏大驚,急來看顧,隨即便傳出了周訪被活活氣死的訊息,晉兵晉將盡皆裹白帶孝。周撫接替乃父指揮全軍,號召眾將說:“今糧秣將絕,後無退路,我等只有奮力向前,攻克黃金,才有生路!”親自上陣,率部直取黃金。
李班、楊虎等急忙上城拒守,晉軍猛攻一日,個個都跟吃了藥似的,捨死忘生,殺得漢中軍人人膽寒,好不容易才守住了營壘。當日晚間,李班探聽到了周訪已死的確信,便致書周撫,勸他投降,許諾將給予九卿的高位。周撫毀書斬使,第二日再次發起猛攻,卻又再次只差一步,無功而返。
等到第三天早上,李班、楊虎等人才剛起身,就聽說——晉軍已然退了。
李班長出了一口氣,就與眾將商議要不要追擊的問題。楊虎、李雄都說當然要追了——“若不趁機多殺其眾,候東方再遣將來,又如何抵禦啊?且石泉尚在晉人手中,彼處乃是漢中門戶,若不趁機收復,待得晉人立穩,則漢中東門,將永不閉!”
王達說不著急追趕,還是再詳細探查一下情況為好,李班亦首肯此持重之論——其實是他被荊州兵殺得已經有點兒膽寒了。
楊虎下來後,左思右想,甚感不忿——本來是請你們來助我護守漢中的,結果幾乎就沒發揮什麼作用,要到晉人自亂,周訪氣死,這才幹等來敵軍退兵的一日;而且敵軍既退,你們又不敢追……完了你們撤回蜀中去了,我得眼睜睜瞧著石泉落在晉人之手,難以收復,那我多懊糟啊,以後的日子還怎麼過?
於是不聽將令,自率本部精銳開壘而出,往追晉軍。
李班聞訊大驚,問左右:“楊將軍去追晉寇,得無虞乎?可要遣人去追他回來?”李雄一撇嘴,說:“周士達已死,其子平庸,不過仗著哀兵之力,前迫我壘,但兩日不克,力亦盡矣,只得倉惶而走。我料楊將軍往追,必能克復石泉,又何必召他回來?”
王達捻鬚沉吟,卻不肯再道一字。
結果半日之後,便有哨探回報,說楊虎在石泉附近吃了晉人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好不容易才率數百殘兵,狼狽逃回。
李班急命:“快遣兵去接應楊將軍。”
李雄擺手道:“且慢!既然楊虎敗績,我等不必開壘放其歸來,反可趁機西取南鄭,就此全收漢中一郡!”
李班一甩袖子,說:“叔父說哪裡話來?楊將軍忠心為國,陛下寄望甚深,豈能因為偶敗,便奪其基業呢?”
李雄道:“世文所言差矣,楊虎割據漢中,本非我家純臣,不過因勢所迫,不得已才向成都申忠悃、納質子罷了。若不趁此大好機會,奪取漢中,為國家北方屏障,日後形勢改變,恐怕楊虎叛反,到時候悔之晚矣!”
李班連連搖頭,只是不允——“我不為此背信之事,亦不肯使陛下蒙不德之汙!”下令開啟壘門,放楊虎進來。
可是沒想到楊虎殘部才剛進入黃金,便即大聲鼓譟,四面縱火,隨即無數晉軍又出現在了遠處山坳之中……李班、李雄等促不及防,加上成軍本來就組織力鬆散,當即大敗,二將與王達等皆急上馬,棄壘而逃。晉軍與楊虎殘部裡應外合,就此一舉攻陷了要隘黃金。
隨即晉兵晉將盡皆解開頭纏的孝帶,棄之於地,旌旗簇擁下,兩名健卒攙扶著一員金甲大將,艱難登山而來,直抵黃金壘前。楊虎就在壘前跪拜,拱手道:“罪吏不負明公所託,今將黃金獻上,明日更當舉全漢中,以屬明公!”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