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鬱律盛情接待了遊遐、盧志父一行人,對於盧志父轉達裴該的請求,也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

其實鬱律跟劉琨並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故而當日羯軍入並,劉琨苦苦請援,鬱律因為才剛繼位、族內不穩,竟然不發一兵一卒相救援。但這回裴該不過請他寫信去威嚇段氏,又不是真的領兵去“迎接”劉琨,那這惠而不費的順水人情,不做白不做嘛。

就連書信都是裴該授意盧志父寫得的,鬱律光提筆在後面畫了個圓圈,算是署名,即命拓跋頭為使,前往薊縣。

拓跋頭當日從胡營中逃回來,備述前事,鬱律倒是也沒有責罰——我也沒想到劉粲會率兵去徵關中啊,那你半道兒上被人攔住,有情可原。再者說了,倘若劉粲戰勝,攻入關中,那我或須改弦易轍,切斷與晉人的聯絡,你見不到裴該正好。

很快訊息傳來,晉軍大勝,鬱律便打算再遣拓跋頭二番南下,去覲見裴該。可是拓跋頭才剛動身,於路便撞見了遊遐一行,就此相攜而返。

盧志父跟拓跋頭是舊識,趁機就對他說起了裴熊的下落。具體裴熊跟大司馬是什麼關係,怎麼這一鮮卑人就一轉眼變成裴氏家奴了,盧志父也不清楚,只是說大司馬愛“拂竹真”之勇壯,留其為將。

拓跋頭倒也不惱,反倒說:“此兒能得裴公青睞,是他的福氣啊。”

開玩笑,裴該才剛率軍在河西擊破胡漢舉國之兵二十萬,那我還有必要特意跑去覘看晉軍是否勇壯嗎?這麼可怕的勢力,連我都想要投靠啊……

隨即一行人在平城拜見了拓跋鬱律。

鮮卑拓跋部,也可以說代國,其都城本為盛樂,大概在後世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附近。其後猗盧為了接應劉琨,請割馬邑、陰館等五縣,進而逐步吞併了雁門郡,修繕其平城縣,定為南都(此為舊平城,後來北魏初期的首都平城,則屬大同市,與盛樂基本上同一緯度)。此後幾代拓跋氏大單于、代王,都會在南北都之間來回躥——北歸是鎮定本部,南巡則為安撫晉人。

此番是因為關中大戰,鬱律急於得到勝負的訊息,方便他做出決斷,因而特意徙來平城——遊遐等人因此倒是少走了一百多里路。

隨即拓跋頭就率領使團,將盧志父暗藏在其中,東行向薊縣出發。至薊之後,盧志父打聽到盧諶所在,前往相訪,盧諶倒是吃了一驚,問道:“汝如何來此?一向在何處容身啊?”

想當年盧諶率其族前往投奔姨丈劉琨,盧志父卻偏偏覺得劉琨難以成事,故意背道而行。但他因為貌醜,又加是盧氏庶族,到哪兒都混不開,最終還是投到了三臺劉演的麾下。其後劉演戰敗,輾轉歸依乃叔劉琨,跟盧諶提起來,你們家那個醜小子,前此我派他前往幽州公幹,結果一去不回頭,說不定已經被王浚給宰了……

所以今天盧湛見到盧志父,穿得體體面面,不象是風塵飄零的樣子,就問他,你這幾年都跟哪兒待著哪?難道一直在幽州?那為何不早來見我啊?

盧至父面露得意之色,拱手道:“好叫叔父得知,小侄今在長安裴大司馬幕中為參軍事。”

盧諶未免心中不悅——你這小子,一向跟我不對付,我說東,你一定要向西,我依大司空,你投大司馬……而且這才短短几年啊,竟然得在大司馬幕中擔任要職,就品級而論,就快跟我平起平坐了,這真哪兒說理去……

再一想,也對,裴該崛起也不過數年間事,而盧志父失蹤的時候,裴該可還在徐州屯墾呢,若是當時便已依附,水漲船高,他跳得比我快很正常啊。便問:“既在大司馬處,緣何又還幽州?”

盧志父乃正色道:“大司馬使小侄來見叔父,籌謀援救大司空之策也。”

他說方才我在野外隨便找幾個晉人打問,大致情況也都瞭解了,那我就不明白啦,劉遵何以膽敢閉壘以抗段氏啊?闢閭嵩他們又怎敢妄起兵變劫人之心呢?大司空既然不在,那麼這些從幷州逃來的晉人,究竟歸誰指揮?“始仁將軍,見在何處?”

劉演劉始仁是盧志父的故主,盧志父知道他不但是劉琨之侄,而且深受器重——故此才會命其逾太行而兵向河北,一度佔據了鄴城、三臺。

劉琨兩個兒子:庶長子劉遵,曾經被送去拓跋猗盧處做人質,長達數年之久,要等猗盧遇害,拓跋部內紛,他才在箕澹等人的衛護下,離開平城,逃歸晉陽——所以他在幷州晉人中間,威望不高;嫡子劉群,則為段末柸所俘。

但劉琨本人是次子,他上面還有一個早逝的兄長劉輿,劉輿生五子,長男就是劉演劉始仁,襲爵為定襄侯,拜輔國將軍、行北中郎將、兗州刺史;次男劉胤戰歿,三男劉挹、四男劉啟,五男劉述,並在軍中。

此外,劉琨的至親尚有姨甥盧湛、溫嶠和內侄崔悅。

因此盧志父就不明白了,劉琨不在,眾人當擁劉群為主,劉群既然也不在,無論朝廷官爵,還是親屬關係,就該聽從劉演的領導——劉遵雖然是劉琨親兒子,卻且排不上號哪。況且除劉演外,尚有其弟三人,有盧諶、溫嶠等,理論上誰來暫且當這個家,都比劉遵合適啊。

好吧,就算眾人擁戴劉遵,那而小子輕率妄為,導致喪敗,暫且不論。那後來闢閭嵩等人作亂又是怎麼一回事兒?難道他們不先稟報劉演、盧諶等人麼?倘若劉演、盧諶等策謀此事,還則罷了,問題很明顯這幾位都沒有摻和啊,否則段匹磾豈能容得他們繼續活蹦亂跳的?這幽州的晉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到底有領導沒領導啊?

盧諶聽問,不禁面露尷尬之色。他仔細想了想,斟酌言辭,好不容易才把這個問題向盧志父說明白了——原來劉琨屬下,各自為政,只聽他一個人的,一旦劉琨被拘,就徹底變成了一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