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峻覆信婉拒了,因為他也並沒有能在短時間內攻克廣固城的實力,倘若遷延日久,不管石勒是不是從河內回來,襄國都必然會派發兵馬應援曹嶷啊。對待曹嶷勢力,暫時只能遵守前約,積聚實力,再徐徐削弱之,直到廣固變成一座孤城為止……

因而回信給邵嗣祖,陳說利害,說如今祖大將軍正在河內與趙固激戰,羯奴往援,若趁機而奪佔河內,必然隔著黃河對洛陽造成強大壓力,邵君你是必須要出兵北進,以牽絆羯奴的。至於軍資不足、士卒不夠,沒關係,我可以再次從海上給你發運一些嘛。

於是便遣其弟蘇逸率一千精兵,押運著八千斛陳谷,應援厭次。

邵續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舉足輕重,正當河內大戰之時,是不可能不有所舉動的,因而在得到蘇峻的支援後,便親率四千兵馬北上,直取樂陵縣。羯軍緊閉城門,不敢出戰,邵續圍城四日後,突然又轉向去攻打東北方向的陽信。

急報傳至襄國,程遐大喜——王貢果使邵續發兵矣。雖然就情報來看,邵某一共就幾千兵馬,未必能夠攻陷什麼名城大邑,但只要他一動,我就能用這條訊息去打張賓的臉啊,真是不亦快哉!

就此才急遣使向石勒稟報。當然啦,程子遠也是不可能安居襄國,坐觀邵續縱橫的,便命屯駐平原國的揚武將軍左伏肅發兵往攻。

左伏肅用“圍魏救趙”之計,直向厭次,誰料其動向早在邵續的謀判之中,當即輕騎折返,遂於城外設伏,大破羯軍,左伏肅匹馬而逃。只是打完這場仗後,邵續琢磨著,我這也算是策應過河內戰事了,此前覘看樂陵、陽信城防,都非容易攻打,既然如此,再進兵也無意義,不如且罷——就此退返厭次城中。

當然啦,此番出兵,他也順便擄掠了兩縣一千多百姓,遷到厭次、漯沃之間屯墾。

且說石勒接到程遐的急報,卻並不怎麼在意。張敬得程遐密書暗示,就奉勸石勒折返襄國去——反正河內的局面基本上定了,有沒有趙公您坐鎮,問題都不大啊。

石勒卻道:“邵續癬疥之禍,雖出厭次,不沿河西進,而謀樂陵,分明騷擾耳,有程子遠在,足可挫敗之。至於薊縣段氏、劉琨,無日不思南下,有何怪哉?我已命孔萇駐涿縣,勢足拮抗……”一擺手:“且候三城工完,我再歸襄國不遲,如若不然,必為祖士稚所趁。”

張敬趁機拱手道:“右侯曾雲邵續必不敢出厭次,臣等因此亦未深加籌劃,若事先陳一軍於東安陵,即可封堵之,何待程司馬急報啊?”表面上是因為自家的疏失而請罪,其實在給張賓扎針——你瞧,他身為謀主,一口咬定邵續不敢動,失策至此,我們純粹是因為他所言的先入為主,才沒有往深裡想,則責任全在張賓,不在我等啊,趙公明察。

石勒擺擺手:“人非聖賢,誰能無疏失?司馬不必自責。”假裝沒聽懂張敬話中的深意。

張敬轉過頭來,便去找支雄、王陽等密議,說晉人奪取河內西部,如今看來,已是板上定釘之事啦,既然如此,我等與平陽的聯絡就算基本斷絕了——當然可以經幷州逾太行到河北來,但路狹險而坎坷,信使傳遞不易,大軍透過更難——“若歸襄國,當奏請趙公稱尊。時勢如此,料張孟孫也無可阻撓也。”

——————————

晉漢兩軍在河內又對峙了半個多月,某日石勒親至陣前,喚祖逖出來說話。祖士稚策馬而出,與石勒遙遙相望,石勒遂於馬上拱手,說:“我只道晉勢已頹,不意尚有將軍。今我已佔冀、並,擁軍十數萬,而將軍所部不過兗、豫之卒,江南尚不肯聽命,若相攻伐,安有勝理啊?何不退歸洛陽,兩國劃河為界,各安南北,豈不是好?”

祖逖憤然道:“天唯一日,地唯一主,孰雲兩國?江上、河上,北至幽、並,皆我晉之土,汝等叛反而竊據之,雖然猖狂一時,終將殄滅。我為國家上將,自當追亡逐北,豈有退歸之理?!”

頓了一頓,又說:“皆雲石某為羯中之雄,正欲與汝較量。若只虛言恫嚇,無益之語,不說也罷。”

石勒笑一笑,回答道:“我不說虛語,實言相告將軍。今我大軍俱在河北,此來不過上黨與汲兩郡之卒耳,將軍亦不能遽破,則異日將大軍來,將軍如何抵禦?我今去也,留趙固於將軍,將軍可安守所得土地,善加積聚,以期再會。若敢銜尾而追,由此而至襄國,千里之間,任一處都可能是將軍埋骨之所。”

說著話又一拱手,打馬而歸。

祖逖返回本營,召聚眾將,說:“羯奴知不能取勝,今將去矣。雖然,聞其已在州縣、山陽之間,深溝高壘,構築防線,我若往追,誠恐難破,反倒畫蛇添足了——今當暫時止步於野王。”隨即吩咐,眾軍做好攻城的準備,隨時去取趙固的首級。

隨即石勒留桃豹守州縣,支雄守山陽,王陽守懷縣,自己則北返襄國。臨行前他自然還要驅趕三縣百姓,把趙固預存的糧草多數都搬去了汲縣。

石勒一走,蘷安也退,祖逖偵察得實,便即率部對野王城展開了猛攻。趙固這會兒真是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自知難守,急忙開城北遁,想要追上蘷安的腳步。誰想蘷安既入太行陘,就派兵封鎖了險道隘口,不放趙固進入。旋即晉軍攻克野王,馮龍一馬當先追來,將趙固一箭射落馬下,然後繩捆索綁,押解到祖逖的面前。

趙固滿身是血,叩頭請降,祖逖卻道:“上官巳所部在此,卿與其求我,不如央求彼等。”便將趙固交給了上官巳舊部,當即為數百將兵支裂其身,分食其肉,光剩下一顆腦袋,歸獻祖逖。祖逖即命用木匣封了,送往洛陽報捷。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