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迅雷不及掩耳(第1/2頁)
章節報錯
裴嶷說擔心伊餘會死,裴該不禁微微一愕,便即問道:“叔父何出此語?”
裴嶷伸手朝城下一指:“我等擒獲伊餘,而敵營喧囂,不知當如何處,本也尋常。[隨夢]ā然而伊餘入城時尚是日中,今將日斜,虛除部總該有所行動吧?若伊餘隻是普通將領,又素不能服眾,則虛除必然星散、退去;然彼乃權渠之子,將兵又豈敢舍之不顧?或者洶湧而來攻城,或者遣人、射書入城,商議縱放的條件,斯為正理。
“然今觀敵營,喧囂漸息,而無兵馬馳出,此何意耶?”
裴嶷故意設問,不明白道出答案,就是要引導裴該思考。裴該手扶城堞,略一思索,已明就裡,不禁苦笑道:“虛除部不動,乃是因為——劉曜已動矣。”
他一邊說,一邊瞧著伊餘已經縱馬過了城壕,自家的吊橋也就此“隆隆”收起。只見有數十胡騎——都是遊弋在城池和營寨之間,做先期警護的——迎將上去,當先一將在馬上與伊餘相談數言,然後突然下了馬,跪拜下來。與此同時,其餘胡騎四下散開,將伊餘團團圍在了中間……
裴該忍不住就回頭問才跟過來的甄隨:“以卿看來,伊餘尚能戰否?”
甄隨點點頭:“不過鼻樑斷了而已,多大點事兒啊……”
——————————
伊餘才剛被甄隨所擒,便有快馬報予劉曜知道,劉曜不禁大驚:“那廝素稱勇猛,怎麼頃刻之間,便為晉人所擒?是誰擒的他?!”
旁邊兒羊彝也有些慌了手腳——“卸甲解鞍”的主意是他出的啊,萬一劉曜因此責怪自己,可怎麼辦?正在此時,忽聽帳外有人叫道:“大王當速下決斷才是!”
喊叫的並非旁人,正是劉曜心腹劉均,他一邊叫著,直接就撩開帳簾,衝進來了,可是一瞥眼——這又是誰啊?就此止步不前,噤聲不語,只用眼神向劉曜示意。
劉曜會意,便對羊彝道:“容叔遠來疲累,還是先下去歇息,晚些再使卿拜見令姊吧。”羊彝正擔心劉曜遷怒於自己呢,再加上聽說什麼,讓我面見族姊?趕緊躬身施禮,忙不迭地就退到帳外去了。
等到羊彝離開後,劉均才道:“請大王暫摒外人,毋使入帳。”劉曜依從下令,劉均也不坐,就站著對劉曜說:“均前日與大王所言之事,正其時也。請大王速召虛除將吏前來,只說商議援救伊餘,就此將彼等扣下,好遣人併吞虛除之軍。”
劉曜穩言愣了一下,隨即就問:“何以如此急切?我雖有此心,尚無安排,若急於吞沒虛除軍,若有閃失,恐是白白地化友為敵了。”
劉均搖頭道:“伊餘既被擒,虛除已是仇敵,何所謂友啊?晉人必趁機脅破伊餘盟誓,使其出城來與我相攻,伊餘貪生,多半應承。即彼不應,而為晉人所殺,伊餘既死,其部必然退去,怎可能再助我攻打大荔?且權渠使其子助我,而其子竟歿於陣,必然遷怒於大王!為今之計,只有兼併虛除軍,則權渠失此三萬兵馬,即便與我翻臉,也無可懼了。”
劉曜腦筋也轉得很快,劉均話音才落,他就問道:“倘若晉人縱放伊餘,如何處?”劉均面色一沉:“既已為敵,只有擒之以要權渠!”
劉曜連連點頭,當即下令,派人去虛除軍中送信,要將官們全都到自家營寨中來,共商救出伊餘的大計。伊餘雖然與劉曜鬥著心眼兒,但終究份屬同盟,虛除將領們大多沒什麼防人之心,再加上酋大之子被擒,全都亂了方寸,正喧嚷著該怎麼辦呢——有人建議奮力攻城,有人則怕會逼得晉人殺害伊餘,還是派人去談判甚至付贖金為好——得到劉曜的口信,你推我搡,一股腦地就全都來了。
終究是盟軍主將,兵馬也多,跟晉人打交道也多,還會說中國話、寫中國字……這票人現在正缺個主心骨,就自然而然地把希望寄託在了劉曜的身上。即便其中有一兩個略微警醒些的,也都在同僚的拉扯中,不情不願地進了胡營。
然而這一進去,再想全身而出,就不容易啦……
隨即劉曜便遣兵將直入虛除營壘,要士卒們全都放下武器,接受整編。劉均率先而行,揚聲宣告說:“汝等若不從命,恐其中有人慾害伊餘,想趁機擾城,迫使晉人殺害伊餘。唯有盡數繳械,聽從雍王之命,伊餘方有活路!”將官既然都不在了,小兵們哪有什麼主意?於是在胡兵的威迫下,最終全都俯首而降——悄悄逃走的自然也有幾個,終究數量不多。
——所以在大荔城頭看來,敵營中接連兩個時辰左右,喧囂不斷,卻不見有一兵一卒靠近城池,有來攻城或者送信的意思。
其實伊餘出城去的時候,劉均併吞虛除部的工作還沒有徹底完成——想讓三萬人老實聽命,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但在城前遊弋的全都是胡漢兵將,見到伊餘出城,當即策馬迎將上來。當先一將在馬上拱手道:“天幸將軍安然而歸,大王請將軍往營中一敘。”
伊餘皺眉道:“我既失手,為晉人所擒,想必兒郎們甚為焦急。我當先歸己營,再遣人向雍王致意。”別說我現在不想去見劉曜,就算回了營,也不打算去跟他當面。一則他厭惡劉曜,二則才剛背盟,也沒臉相見,心說我直接回去收拾東西閃人就是了。
不對,天快黑了,今晚還走不了……那就必須得嚴密戒備,防著劉曜打聽到我背盟之事,發兵來攻啦。
他擺擺手,正想斥退胡將,策馬歸營,誰想那胡將卻翻身下馬,單腿跪在伊餘的馬前,哀懇道:“末將奉大王將令,來請將軍,若將軍不肯去,末將必受責罰。還請將軍賜下一件信物,好使末將持以歸告大王。”
伊餘搖頭苦笑道:“我才脫牢籠,身無長物,哪有什麼信物予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