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攻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伊餘回覆劉曜,說我部慣於平野馳騁決勝,本不擅長攻城,也不會象你們似的建造什麼攻城器具,所以這先陣麼,我是不能為的。且等你們先幫忙填平了城壕,打破了羊馬垣,最好再攻破了城門,到時候我肯定第一個往城裡衝啊。
劉曜接到回覆,真正怒不可遏——好嘛,我們把難事兒都辦完了,甚至得把城門都攻破了,到時候讓你先殺進城去搶摘勝利果實?世間焉有此理!那我卑辭厚幣請你來幹嘛啊,吃大餐哪?
當即口信回覆伊餘,激他說:“將軍此來,豈欲我等為炊,且奉而前,請將軍足食乎?大荔城中子女玉帛,將軍豈無意乎?從來財貨須自濺血拋肉取之,安有空得之理?”你可想明白了啊,你不出力,就別想得到犒賞!
伊餘回覆說我當然會出力啊,否則我也沒臉要你的犒賞不是?我知道晉人有一支精銳騎兵,始終遊弋在城外,一旦我軍攻城之際,他們突然間從側翼殺將出來,那形勢就危險了——好比我前幾天初來之時那樣——所以我願意派兵去搜捕,或者起碼驅逐這支隊伍。前期工作,我掃外圍,你們掃內圈——比方說城壕啊、羊馬垣啊,還有城門什麼的……
劉曜氣得連几案都一腳踹翻了,幾乎脫口而出:“致語裴該,他不必退了,與我共破虛除,斫下那豎子的狗頭,我便罷兵!”老子不要馮翊了,掉過頭取上郡去!
他覺得裴該書信中要自己先自殺等語,說得再如何不堪,都沒這個伊餘來得可氣。
陳元達忙道:“大王且暫息雷霆之怒,既虛除權渠將數萬軍交伊餘手上,他必謹慎,不敢浪擲;氐、羌從未見過堅城,因而氣沮、膽怯,也在情理之中。此部乃元達召來,自當由元達去勸說伊餘從命。然……”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說:“大王欲使虛除與晉人兩敗俱傷,好從中取利,伊餘亦非蒙童,豈能無慮?還是稍退一步為好。”
劉曜沉吟良久,無奈之下,只得說:“也罷,各退一步,不要他先攻城,我等合力並攻可也。”
陳元達跑去伊餘的營帳,好說歹說,磨破了嘴皮子,伊餘終於答應,說你們先攻一次,我看看這晉人的城池具體該怎麼打,然後再換我的人上去吧。第一步,當然要先逾越城壕啦,然而羊馬垣內的晉人仗著弓箭,幾乎可以覆蓋全體攻城隊伍,如擺堅陣,有城壕擋著,我的騎兵縱躍不過去啊。
劉曜因此還是等足了五天,等得城內的裴該倒不禁有些焦躁起來。五日後的清晨,終於在北門外胡營中炊煙止息後,聽得擂鼓聲響,連綿不絕,裴該得報,便急忙率眾將吏登城觀看。
——胡軍的主力,還有虛除部全都屯紮在城北,很明顯這定是主攻方向了。
劉曜先招募了三百名力大的健卒,許下犒賞,命他們推出了十多輛平板大車。大車上堆滿了土包,前用大盾遮護,以防羊馬垣內的晉軍弓箭攢射,想用這些土包去填埋城壕。戰鼓聲催促中,胡軍列陣而前,當距離城壕約摸五六十步的時候——正好對於羊馬垣內的晉軍來說,是一箭之地——部分胡軍拉開步弓,準備與敵對射,那十多輛大車則在健卒的推動下,開始逐漸加速。
具體指揮防禦戰的,自然便是陶侃陶士行了,他一聲令下,旌旗磨動,城下士卒見了,便即在各隊隊長的統一指揮下,略略從羊馬垣後探出頭來,引弓而射。第一輪箭支基本都釘在了車前的木盾上,倒是對面胡軍弓箭手趁勢反擊,射傷射死了四五名晉兵。
隨即城上又是旗搖,百餘名弓手探出城壕,向遠方亂箭拋射。大盾擋得著車前,遮不住車後,而對於城下的胡兵來說,想要在這個距離將箭支射上城頭,難度是相當大的——推車的健卒當場便栽倒了十數名。
但是十多輛車,用三百健卒,一人倒下,餘皆不顧,且自有人衝上替換,弓箭終究難阻大車之勢,最終還是在折損了近百人之後,把一百多個土包傾倒進了城壕之中。只是因為慌忙和急躁,有半數大車未能止住衝鋒之勢,同樣也翻入了城壕之內。
城頭之上,裴湛終究年紀輕,有點兒沉不住氣,壓低聲音問裴該:“阿兄,何不使砲車投石?必能扼阻敵車。”裴該笑著搖搖頭:“砲車難以取準,卿看胡軍推出的車乘並不密集,特意疏散,則以砲攻之必然事倍而功半。且劉曜軍中,豈止這十數乘車,此不過試攻耳,先不必急。”
大軍前行,糧秣繼之,不可能全靠輔兵用肩膀來扛——那才能扛多少分量啊——尤其馮翊北部雖然地勢頗高,但山巒、丘陵卻不密集,道路是相對平坦的,則胡軍此來,軍中必然多車,怎可能就這十多輛呢?估計劉曜若將營中車輛全都推出來,那鋪天蓋地的能夠擠滿整個城北,到時候再發砲攻打,也不為遲啊。
不出裴該所料,劉曜正是試攻,其後類似手段又使了兩回,把五六百土包填入了城壕之中。不過大荔城壕非常寬闊,而且深邃,胡軍為怕遭到弓箭密射,又不敢聚集在同一個方向,故此收效甚微。
劉曜這只是在向伊餘展示,看,城壕就是這麼填的,我已填過一日了,明天你來。
第二日輪到伊餘進攻,但他並沒有推出車來——一則虛除部中車輛不多,二則他也沒有劉曜財大氣粗,真捨不得損耗——而是命麾下精銳每馬負一土包,馬上騎士以盾牌護身,手執馬弓,一邊與城上對射,一邊快速馳近城壕,再將土包拋下。
對待行動速度如此之快的活動靶,城上弓箭拋射的威力進一步降低,但相應的,羊馬垣後弓弩平射,因為沒有大盾阻擋,倒是先後射翻了近百名虛除騎兵。伊餘忍不住派人去問劉曜,說我以為晉人弓軟,不想射程如此之遠,而且還挺準,這是什麼道理呢?
劉曜回覆他:“羊馬垣後,恐有不少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