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字謎(第2/2頁)
章節報錯
“好,我也會讓蘷將軍多留些兵馬來衛護裴郎。”
眼瞧著蘷安滿臉倉惶地進了門,張賓和裴該都朝他遠遠一揖,然後張賓就待離去,卻又被裴該從後面扯住了衣袖——“張君,何不早勸主公殺了苟晞兄弟,則無今日之患?”既然你或者徐光早就已經洞察了他們的奸謀,幹嘛不早點兒下手啊,還要玩那麼多花樣——你瞧,差點兒玩脫,把自己也給摺進去了吧?
張賓搖頭道:“反跡未彰,明公安能擅殺降將?”你沒有證據啊,只靠曲彬那貨的證言管什麼用?苟晞是什麼身份,他曲彬又是什麼身份了?若是曲彬就能輕易把苟晞給告倒嘍,以後還有人敢在石勒手底下聽用嗎?
“如此,則必須生擒苟純……”
張賓輕輕搖頭:“我知裴郎何所不解也……”
曲彬既然已經死了,倘若苟純也掛掉了,死無對證,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就不敢去向石勒稟報了?或者即便告了狀,仍然缺乏紮實的證據,石勒也不會對苟晞、王贊動手?而苟、王之輩既然行此計中計,必然在己吾還會有所異動,那石勒是不是會很危險?裴郎啊,你想太多了,其實我們早就已經佈置好了一切。
隨即張賓就湊到裴該耳旁,輕輕說了一句話。裴該聞聽此言,不禁雙瞳放大,猛然間覺得脊背上浮起一陣森然的寒意……
——————————
送走張賓、蘷安之後,裴該這才象具木偶似地返回了寢室,隨即斜倚著几案癱軟下來,就覺得渾身的氣力都已然用盡了。
當然拔劍、還劍,以及劫持張賓,其實花不了什麼氣力,但其間種種驚險之處,就把他的神經繃得如同拉滿的弓弦一般,等到箭矢射出,則弦自松——不光是神經,連同肌肉筋骨,也不免全都徹底鬆弛下來啦。
裴該在眾人面前彷彿自信滿滿,一切皆在掌握之中,但其實只是見招拆招,儘量拖延時間罷了。他最先以自剄為要挾,欲待逼退苟純,誰想苟純竟然放棄了自己,想要直奔裴妃而去;為了轉移對方的注意力,裴該才拿張賓出來做擋箭牌,誰想苟純又起了劫持張賓的念頭……還好自己反應比較快,若真被他挾持了張孟孫,我們姑侄就必定會落到苟氏兄弟手中啊。
而且還不是主動跟隨的,是被迫上了賊船,將來的前途,恐怕會比在胡營中更糟,想想就一頭的冷汗。
芸兒在門外叫喚了好幾聲,說王妃有請,裴該這才勉強回應,說我整頓一下衣冠便去拜見。但等他重新站立起來,整理好容儀之後,卻並沒有立刻動身,而是想了想,先用小刀從某張字紙上裁下一條邊角料來,匆匆寫了幾個字,緊緊捏在掌心裡。
然後他才到正室來見裴氏,就見裴氏的臉色依然蒼白——也說不定是粉塗多了——一見面就急切地問裴該,今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啊?裴該回答道:“詳情侄兒也不甚分明。總之前些日王贊來說姑母,侄兒乃致書回絕,想是某人尚有不甘,故此遣其弟來劫我姑侄,欲將來號召裴氏,乃至於司馬氏。我本待敷衍,使其自退,然而……姑母貴重,不應輕易露面……”你應該一直藏在屋子裡,你若不露面,或許我當時就不會那麼被動啦。
裴氏說我不露面成嗎?你竟然想要自殺——“文約何故如此?何不屈於委蛇?”你連胡營都肯暫棲,那麼就暫且跟著苟純走好了,難道情況還會更糟不成嗎?
裴該搖搖頭:“不可。張孟孫早已佈下網羅,料彼等插翅難飛,若為所劫,性命堪憂!”而且不但是死那麼簡單,很可能死得毫無價值,就在亂戰中跟苟純一起玉石俱焚嘍。
裴氏說即便如此,你也不應該用自殺來嚇人。她略微湊近一些,雙眼中似有盈盈珠淚,似墮非墮:“文約的性命,乃自屍山血海中出來,自馬廄中由我釋之,豈可浪擲?今汝兄生死不明,泰半罹難,則鉅鹿一門唯汝一人耳,豈可不善加珍重?!”
裴氏說“鉅鹿一門”,乃是指的世襲鉅鹿郡公爵位的河東聞喜裴氏嫡支。這個爵位最初由裴該的祖父裴秀受領於西晉開國之際,列第一品;裴秀長子裴浚先襲爵,然其早卒,於是就把爵位傳給了兄弟裴頠;裴浚只有一子裴憬,因是庶出,且無德行,別封高陽亭侯——裴頠本打算讓侄子襲爵的,或者把自己因功所得的武昌侯爵位轉給他,但是晉惠帝沒答應。也就是說哪怕裴嵩、裴該全都掛了,從別支過繼一人來襲爵,這爵位都不大可能回落到裴憬頭上去。
因此裴氏才說“鉅鹿一門唯汝一人”,壓根兒就沒把不知道窩在哪個角落裡的裴憬當人看……
望著裴氏關切的神情,裴該貌似深受感動,匆忙把身子朝前一俯,磕下頭去,哽咽著說:“都是侄兒不孝,使得姑母擔憂……姑母且放寬心,劍在侄兒手中,即便作自剄之態,也比握在他人手中要安全……姑母且寬恕侄兒這一遭,若有下次輕忽性命,再重重責罰不遲!”他本來和裴氏坐得就比較近,如此一伏,右手就自然而然與裴氏的左手碰到了一起……
姑侄二人哭哭笑笑,又互相寬慰對方,好半天裴該才始拭淨眼淚,告辭出去。裴氏假意倚靠在窗邊,檢視天色,悄悄地展開了緊握的左手。手心裡只有一張皺巴巴的小紙片,上面寫著幾乎如同蒼蠅一般大的幾個詞彙。
按照這年月的習慣從右向左豎讀,第一個詞是“處子”;“處子”下面分作兩列,右為“非今”,左為“鳥落”;與“處子”齊平的下一列,上面是“唇相濟”,下面是“不相值”。
這又是什麼意思了?
既然裴該假裝伏地謝罪,特意把這張紙條交到自己手上,那這幾個詞中必有隱意。是何隱意呢?兩字詞、三字詞,不大可能指示典故,或者是什麼先賢言論的節選,很有可能是——字謎!
想到這裡,裴氏不禁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但隨即她的神色卻又黯淡了下去——文約如此行事,這般傳遞訊息,他的真實用意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