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搶掠了物資無數,擄獲包括婦孺在內的三萬多人,全都押回蒙城,而他自己也沒在苦縣附近多呆,根本不跟王彌照面,便即揮師凱旋。王彌趕緊派人送信過來,一方面竭誠感恩,同時問道:世龍你幹嘛走那麼快啊,都不讓我當面向你道個謝?順便咱們也好談一談一起到青州去的事情嘛。

石勒讓張賓覆信說:“蒙城初下,所收苟道將士卒五萬餘,未及整訓,本不當輕騎遠出。因慮王公身陷險境,勒乃奮攘而起,倉促往援也,然不敢久淹……公若有意,可請北上己吾一行,勒當與道將灑掃以待。”

王彌不疑有他,便待率軍前往。長史張嵩勸告他:“石世龍之心叵測,明公不當前往,遣一介使致謝並與之會商可也。須防專諸、孫峻之禍!”王彌“哈哈”大笑道:“卿以我為吳王僚或諸葛恪麼?”他說你安心吧,石勒不會有啥壞心眼兒的,你想啊,他若真有意併吞我部,前幾天就不會來救我啊,說不定還會跟劉瑞聯起手來打我……

“石勒新並苟晞軍,號稱五萬,或是詐言,二三萬勝兵總是有的。如其所言,尚待整訓,以致蒙城不穩,不敢久留疆場,則他又哪有胃口再來吞併我部?況我位在石勒之上,為朝廷重將,他不得詔旨,又豈敢害我?”

於是王彌就帶著三千精銳,浩浩蕩蕩直奔己吾而去。

——————————

對於如何收拾王彌的問題,石勒與其將吏展開了大討論。刁膺等人都認為,應當劫持王彌,併吞其部,然後再宣告王彌之罪,把他押赴平陽,交給漢主劉聰處置。苟晞甚至請令說:“待明公拿下王彌後,臣願齎其冠服、印信,去接收項關。”

石勒注目張賓,張賓緩緩地說道:“與其擒之,不如殺之。”

苟晞說怎麼能殺呢,一旦殺了王彌,其部下必然奔散,咱們可就拿不到手了呀。張賓搖頭道:“我軍才與苟司馬部相合,其心難一,又哪有實力再去併吞王彌所部?能使其不為禍患,便足夠啦——豈敢得隴望蜀?”

刁膺則說:“王彌為國家重將,名位尚在明公之上,豈可擅殺,就不怕天子責罰麼?”張賓繼續搖頭:“既知王彌為國家重將,不可擅殺,又豈能擅捕?左右是罪,不如殺之以絕後患,若捕之以送平陽,天子赦其無罪,又當如何處?”要怕結樑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對方給宰了,自然一了百了。

石勒又望向裴該,裴該還是老話:“張君所言是也,願主公聽從。”石勒一個勁兒地要求,你再多說幾句唄,別那麼吝嗇,裴該想了一想,便道:“我有一詩,主公請聽……”

石勒剛想說你炫耀典故還不夠,竟然開始作詩了?我哪兒懂什麼詩啊?可是裴該隨即吟詠了四句詩,倒是很通俗易懂,就連石勒也不用解釋就明白了——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裴該接著補充道:“要看主公以王彌為何等人也。若以之為草芥,自可捕拿;若以之為人傑,又豈敢輕縱?昔漢高祖對項羽,百戰百敗,垓下一役卻能底定勝局,可見一時的挫折,並不能決定長遠——這人除非是死了,否則日後如何,誰都料不準啊。”

王彌那也是當時有名的劊子手,手上不知道沾染了多少無辜百姓之血。《晉書》上有一條記載,說寧平城之戰,“王公士庶死者十餘萬,王彌弟璋焚其餘眾,並食之”。後世多將這種吃人的惡行歸罪於石勒,但其實兩句話之間應該是句號,不該是逗號——王璋不是石勒的部下啊,王彌當時也還在和劉曜合攻襄城郡,沒有記載說他跟石勒一起發兵前往的寧平城。所以應該是寧平城之戰逃散的司馬越餘部,被王璋所獵殺,並且落得個被焚而食的悲慘下場……

王璋是吃人惡魔,那他哥哥王彌能是啥好東西了——我若有這般親眷,就直接一腳踹死了!所以裴該是巴不得這些胡漢將領起內訌,自相攻殺,殺得越兇越好——反正有一個算一個,只有刑不勝的,沒有無辜!

張賓說得對啊,你直接宰了王彌多幹脆!

裴該話音才落,旁座的支雄就叫起來了:“裴先生所言是,不如殺之!”他這一叫喚,跟著是蘷安,然後好些個胡將也都攘臂表示支援——他們倒並沒有琢磨太多,純粹是想殺人而已。

石勒盯著裴該瞧了好一會兒,然後又把目光移回到張賓臉上,斟酌良久,最終卻還是搖一搖頭:“國家大臣,豈可擅殺?且待先將之拿下,再作區處吧。”隨即望向苟晞:“道將,若能為我擒獲王彌,便將其部交卿統領。”苟晞聞言大喜,急忙躬身領命。

——————————

石勒事先就已經從蓬關前線秘密調回了狡詐的孔萇,命其率領所部精銳悄悄進駐己吾,然後與王彌約定日期,各帶三千兵馬前去相會——同時還帶著苟晞和王贊。王彌你不是說什麼“使晞為公左,彌為公右,天下不足定”嗎,那好,我就讓你們倆見見面,順便也拉拉手……

這一日石勒、苟晞等人率部出城之後,裴該返回住處,百無聊賴,同時又預感著有什麼大事將要發生——不是指擒王彌啦,那本是謀劃中事——多少有些坐立難安。想要練練字,平復一下心境,可惜翻撿了半天,紙張確實已經徹底用完了,這在簡牘上寫字,手感總是不對……正打算裁些空白的邊角料下來以備不時之需,忽聽室外響起裴熊的聲音:“張先生來訪。”

裴該迎將出去,只見張賓還跟頭回上門拜訪一般,只帶著一名老兵,揹著手,站在門外,仰頭望天。裴該請他進來,張賓瞟了他一眼:“裴郎,這風——將起矣。”

裴該聽他話裡有話,就介面問了一句:“未知是何處來風?”

“自然該是西南風,好送明公直上東北——邯鄲、襄國之約,裴郎可還記得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