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還想等馬師傅來找他去買石料呢。

但都這麼長時間了,馬師傅一點訊息都沒有,於是他只好親自來了馬師傅的養馬場。

“馬師傅你這是怎麼了?”

看到馬師傅的第一眼,劉軒就被他的樣子給驚住了,一段時間不見他竟蒼老了不少,頭髮都白了一半。

“唉!”

馬師傅嘆了一口氣。

半晌過後劉軒總算是明白髮生了什麼事了。

原來是他的兒子害了一場大病,將家中積蓄花的一乾二淨,還找親戚借了許多錢。

現在沒辦法,要想補上這個窟窿,就只能把他養的這些馬給賣了回回血,但馬師傅一輩子都在和馬打交道,你要他賣這些馬他怎麼捨得,況且這個年頭還有誰會去買馬呀,買來都不知道能幹什麼。

而且他們欠的那些錢其實不著急的,好好工作,半年就還完了,沒必要將自己吃飯的傢伙給賣了。

但他的兒子孫子都厭倦了養馬拉貨這個工作,賺的錢也不多,還非常累,不如出去打工呢。

劉軒也是想明白了,與其說這是還錢的煩惱。

不如說是他們家庭間的煩惱。

劉家村以前其實也有這麼一個人,因為是靠著嘉陵江嘛,以前魚貨還挺多的。

村裡有一個人就靠著捕魚為生,還養了十幾只魚鷹,每天早上都能看著他扛著一根長長的竹竿下河灘,上面站滿了魚鷹。

後來嘉陵江不讓捕魚了,這個人也就漸漸失業了,好在他年紀也很大了,兒子也很出息,在外邊工作還買了房接他過去生活。

於是這個老頭把自己的魚鷹賣了,跟著自己兒子來到大城市生活,可整天都是悶悶不樂的,嚷嚷著要回劉家村。

原來他兒子而且工作都很忙,天天就他一個人在家,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都快整出抑鬱症來了。

後來回到劉家村也過得不快樂,因為他生活了一輩子看家本領沒了,就是那些魚鷹。

他兒子知道了以後就又給他買了十幾只魚鷹在家陪著,平時也不需要這些魚鷹去捕魚,甚至每月還有一大筆開銷,買魚給它們吃。

他老爸這才開心起來,雖然沒辦法在下江裡捕魚了,但每天喂喂魚鷹看著它們在陸地上那憨厚笨拙的樣子,已經非常滿足了。

這人好像是劉軒大學畢業那一年就走了,聽說活了90多歲。

馬師傅和這位其實差不多。

兒子孫子都離開了,外出打工,家裡就剩他和他這些馬了,現在又被兒子要求著把這些馬賣了,填補家用,你讓一個從小和馬打交道到老的人怎麼接受得了?

但這也是不得已的事,現在養馬的成本越來越高,用馬的工作卻越來越難找,與其留著吃乾飯還不如直接賣了換錢。

你能說他兒子有錯嗎,這也沒錯。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魚鷹老人他兒子那樣有出息有錢,願意每個月多出幾千塊錢,就為了自己父親能夠活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