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三婆婆我先去找找老房子的鑰匙,曬墊都放在老房子了。”

劉軒跑回去找老房子的鑰匙,結果找了半天都沒找到,他只好打電話回去問老爸。

最後在衣櫃某件衣服口袋裡找到了鑰匙。

他跟著三婆婆一起來到老房子。

他們四家的老房子其實是圍在一起的,像極了一個四合院。

據說曾祖父當年家境不錯,給四個兒子每人修了一個房子,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磚大瓦,挑梁的木頭都是百年老木。

不過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漸漸沒落了,就只剩下這四個老房子。

到了他父親這輩都漸漸有錢了,要不就買房子去城裡住,要不也是新建了平頂樓房,都搬了出去,就剩下四爺爺一個人住在劉家院子。

現在四爺爺也走了,整個劉家院子就都空了下來。

劉軒他們家老房子的門是一扇古色古香顏色偏紅的實木大門,不過卻配上了一把很現代的鎖,上面還落了厚厚的一層灰。

劉軒推門進去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黴味,房頂上還有兩塊瓦片碎了,地上溼漉漉的。

房子就是這樣,你要是有人住在裡面就感覺不到老舊變化,一旦沒人住了就衰敗的特別快。

“看樣子得經常過來打掃一下,不然再過兩年就爛得不成樣子了。”

劉軒轉頭對三婆婆說道:“曬墊好像橫在廚房的樑上了,我去給您拿過來。”

從小就在這長大的,對老房子也是非常熟悉,不一會兒他就拿著曬墊出來了。

“三婆婆你們家曬得下嗎?要不然曬到我家來吧。”

劉軒好意的問道。

“不用了,我們家樓頂還曬了一些,就剩下一些已經有些乾的放在這晾一下就行。”三婆婆拜拜手說道。

劉軒點點頭說道:“這樣,那我幫您把曬墊拿過去墊上吧。”

“那可太謝謝你了。”

“嗐,說這話幹嘛呀,咱們都是一家人嘛。”

幫三婆婆把曬墊拿過去以後,劉軒望著自家屋頂上那個窟窿,想著乾脆現在就給它補上吧。

不然下回下大雨,房子裡得鬧水災不可。

於是他拿了梯子出來擺好。

青瓦一旁的牆根就堆著不少,劉軒直接拿現成的。

然後顫顫巍巍的爬到屋頂上去,由於年久失修,也不敢保著屋頂上的瓦片是不是都還結實。

他只好小心翼翼的一步一步試著踩上去。

在踩碎三塊瓦片以後,終於到達有窟窿的地方。

這個窟窿還不小,起碼少了五六塊瓦片,加上加蓋的就得要十幾塊,劉軒只好又下去拿了幾塊瓦片重新上來。

修補好瓦片,劉軒看了看屋頂的瓦上還長了許多半尺高的植物,其形狀長相有點像縮小版的松樹。

這玩意兒其實叫瓦松。

雖然名字叫做瓦松,不過它可不是什麼松樹,而是一種多肉植物,又名瓦玉,屋上無根草。

瓦松的存在不是什麼壞事,反倒有保護房屋的效果。

它的根系紮根於泥土之間將瓦與瓦之間的縫隙填補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造成的漏雨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