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將臘腸切片,起鍋燒水上蒸籠做一道蒸臘腸。

然後將臘肉洗淨切丁,再切一點胡蘿蔔丁,青菜拿上一小把也給它切碎了,還有蒜苗、薑片、香菇,全都給它切成合適的大小,劉軒找了找,在冰箱裡發現了一塊凍著的老豆腐,乾脆也拿了出來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然後起鍋燒水,水燒開了以後,把淘過的米放進去,然後用勺子不斷的攪拌,待到米粒開花就把臘肉丁放進去,攪拌一會兒就放入薑片和香菇,肉煮熟的時候就放入胡蘿蔔丁和老豆腐,出鍋前加入蒜苗和青菜,再加上一小勺豬油,然後蓋上蓋子燜個兩分鐘,熱氣騰騰的油油飯就做好了。

這時候臘腸也蒸好了,劉軒直接把稀飯和臘腸端上桌,然後對老張說道:“來吧,這就是咱的晚飯了。”

老張用鼻子聞了聞,忍不住嚥了咽口水:“油油飯啊,我都好久沒吃過了,你這味道聞起來還不錯。”

“聞起來不錯,吃起來更不錯,我發現你小子是不是吃我做的飯吃上癮了,天天跑過來吃飯吃。”

老張用勺子舀了一勺稀飯放進嘴裡,“我靠,真的香,說實話小軒子,你這手藝不開個飯店可惜了。”

劉軒撇了撇嘴,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老張的彩虹屁,不過他又跑到泡菜壇裡,撈了兩個櫻桃小蘿蔔出來,切成條狀,這玩意兒酸酸脆脆的真正的解膩的神器。

結果端著酸蘿蔔回到飯桌上的時候,老張已經幹完兩大碗油油飯了。

“靠!你可真能吃!”

第二天早上,劉軒早早的起來了。

今天趕場,而且還是趕大場。

關於趕集,他們青町鎮好像是逢258趕集,算下來大概就是三天趕一次集。

劉軒正好家裡沒食材了,乾脆去集市上買點食材回來。

對於青町鎮的人來說,趕場是不需要吃早飯的,大多數人都是會去鎮上喝米粉,這一點劉軒貫徹的最為徹底。

而他們青町鎮的集市,幾乎是隔50米就有一家粉館,不過劉軒還是去了他最鍾愛的任姨家的粉館。

喝著米粉,啃著脆脆的油幹,這才是趕集的意義所在嘛。

不過扭頭他就看見了紅伯的拖拉機突突突的往鎮上跑,大壯和紅伯並排坐著他的錢箱上,後面的車頭裡面裝滿了簸箕。

劉軒上去打了個招呼,由於來的有點晚,大壯就只能在集市外邊的路口擺起地攤賣簸箕。

不過這個位置其實也算好,起碼各個村子過來的人都會經過這裡,當然在這裡擺攤是不需要交什麼錢的,就連鎮上的集市擺地攤也是不用錢的,都是農民,誰家有多餘的菜了都可以拿過來賣。

劉軒幫忙大壯把簸箕擺好位置,然後就跑到集市上溜達了。

溜達了一圈下來,買了很多豬肉牛肉,看見還有人在賣糖葫蘆,他也買了一串,誰知道就這麼一串普普通通的糖葫蘆,竟然要了他5塊錢,也是太久沒吃了,在他的印象裡,糖葫蘆還是兩元一根。

而大壯那邊的生意也是出奇的好,他那得有幾十個簸箕吧,劉軒逛了一圈下來,他就幾乎賣掉了一半。

劉軒啃掉一顆糖葫蘆然後含糊不清的對大壯說道:“大壯你這生意不錯啊。”

大壯笑著點了點頭,今天他確實賺了許多錢,果然聽劉軒的話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