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同學聚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五十八章【同學聚會】
豪勝會所算是波蘭特市較為知名的高消費會所之一,設施不錯,場子很大,而且來的人基本都是俊男美女,不少富家公子也會來這裡聚一聚。
當夏崢一身普通風衣打扮,還揹著半身高行囊,打著計程車出現在會所門口的時候,門口人高馬大的便裝保安都有了攔截的衝動。
「先生,這裡是高階會所。」保安友善地提醒道,隨後他和另一名保安打量著夏崢上下。
&n了,加上長期鍛鍊和冒險,身材勻稱而修長,加上臉型輪廓也逐漸顯現出來,可以說雖然容貌五官不算一等一,但也是個型男帥哥,就是衣著寒磣了點,再加上背後的行囊,就顯得有些跟周圍衣冠楚楚,或是名媛風範的客人相差甚大。
就在夏崢暗罵狗眼看人低的時候,風度不俗的陳修出來了。陳修現在變化也不小,身高還是不及夏崢,體型也不如,但或許是投身學術和科研的原因,他的身上多出了一股學者儒雅的氣質,尤其是現在還戴上了一副頗為精緻的近視眼鏡,更加顯得像是一個上流社會的精英。
「這是我同學。」陳修開口說道,保安見狀立刻散開。
跟隨陳修一起進去,夏崢感慨道:「陳修,你變化挺大的,看來在大學混得不錯嘛。」
「哪裡哪裡,我可是不及你的萬分之一,我說你不會剛下高鐵吧,怎麼揹著揹包就過來了。」陳修調侃道。
夏崢拍了拍背上的行囊,自豪地說道:「這可是我前段時間的收穫,裡面可是有不少稀有罕見的材料,就是想著帶給你讓你拿回去研究下,能栽培繁育的就儘快,其他的儘量發揮出作用就好。」
陳修一聽,頓時眼前一亮,他現在還只是剛剛起步,主要還是理論學習階段,所以平時能夠實際接觸到的材料都是不值錢,或者非常普通的。如果能有夏崢給的這些材料,他覺得自己的實踐水平肯定能夠提升一大截。
「我先宣告,我現在只是學徒級別,還談不上什麼製藥,更不用說開發之類的,所以你的這些材料搞不好都毀在我手裡了,不心疼?」陳修還是有些不安地看了看夏崢。
沒想到夏崢毫不在意地揮了揮手,說道:「沒事,浪費了我到時再去找就可以了,你不用有心理壓力,我也是在對你進行投資,我看好你的潛力。」
「謝謝你,阿崢。」陳修拍了拍夏崢的肩頭,兩人好哥們一樣的感情更深厚了。
走進了電梯,然後陳修按下七樓,很快電梯到了,走了出來,夏崢才發現,原來七樓整層都被人包下了,就是為了給他們班級聚會用的。
「我去,誰這麼有錢包下整座樓層,不會是你吧,陳修?」夏崢雖然根本沒來過這種地方,但至少也聽人說過,豪勝會所的一個小包廂起碼兩千,大包廂五千至一萬,一整層樓的話,很可能超過十萬以上,這還不算酒水、零食和其他。
陳修搖著頭說道:「我是個著名的窮鬼,走了學術科研這條路,基本跟財富無緣,雖然學術圈子的人也很少有窮鬼。是我們班的迪莉婭,她現在可是超級有錢,嫁了個大富豪,據說財富排名聯邦前兩百名以內。」
「原來如此。」夏崢感慨道,迪莉婭就是以前一起測試的那個女孩,當時她是第一個AB161數值達到0.1的人,如果不是夏崢的話,她應該是學校的明星人物,不過迪莉婭本身家境環境就不錯,只是對於她一畢業就選擇嫁人感到驚訝。
正在尋思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打扮得雍容華貴、成熟而豐滿的漂亮貴夫人眾星捧月一般走了過來。
頓時曾經的同班同學數十雙眼睛也都落在了夏崢和陳修的身上,主要是夏崢的身上。
「喲,這不是我們的狀元郎夏崢嗎?」貴夫人看到夏崢,頓時眼睛一亮。
半年不見了,同學們都少都變了樣,其中變化最大的要數迪莉婭和夏崢。
迪莉婭就像是怒放的花朵,盡情釋放著自己的青春與美麗,加上現在一身不菲的裝扮,更加讓她如同王后一般豔光四射。
夏崢的變化大在於如今的「平凡」,同時他的外表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原本偏瘦弱平庸的長相經過這半年來的磨鍊,已經成長為一名高大帥氣的型男,雖然容貌五官達不到那種美男子的標準,但是那種陽剛之氣和英俊讓他獨樹一幟,不少班上的女同學都覺得有些心動。
不過作為班上甚至是學校裡曾經最出色最優秀最著名的學生,幾乎是天之驕子的他卻似乎只是在一家名不經傳的小公司上班,再加上今天見到他只是一身地攤貨的裝扮,再加上背後那個土氣甚至有些骯髒的揹包,頓時讓很多人失望、不屑和得意。
「這一身加起來都沒有一萬塊吧。」
「不該呀, 不是說他的年薪至少是五十萬邦元起步嗎?」
「或許沒有企業看得上他唄,不然怎麼會去小企業。」
「我還以為狀元郎有多能耐呢,據我瞭解,上一屆職業大考前五十名的,最差的都是副總裁了,想不到他才是墊底的。」
「當初果然沒有看錯,他就是走的狗屎運」
陳修頓時有些惱火,這幫同窗真是令人不屑和齒冷,趨炎附勢之徒,自己都有些羞於和他們為伍。
迪莉婭更是死性不改,在軍部特招生的遭遇讓她對夏崢恨之入骨。嚴格來說,她根本沒有恨的理由,只是自己不爭氣而已。夏崢被延緩特招,人家是靠職業大考翻身的,但是她卻趾高氣揚,疏於備考,結果名落孫山,到最後又沒有透過複檢,只能淪落到出賣青春,換取榮華富貴,陳修絕不相信迪莉婭找到了什麼真愛。
他正要上前反駁卻被夏崢攔了下來,眼神示意他不要衝動,自己和這群同窗從來都不是一路人,當年的遭遇早已讓他明白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