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繼續朝著前方行駛著。

車廂內,李寬與穆霓凰還在說著江左盟的事。

與其同時。

別一邊。

一路上,施展著輕功的小飛流,鑽進了一間茅草屋內。

茅草屋內。

一名品貌非凡的男子,正在練習書法。

小飛流從窗戶跳了進來。

她也沒有出聲打擾正在練習書法的男子,而是乖巧的坐在了這個男子對面的長橙長。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

男子才把最後一個字寫完。

只見他收起了手中的毛筆。

一雙眉清目秀的眼睛欣賞起自己寫的書法起來。

一邊看,嘴上還微微地動了動。

輕輕地念了起來: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墅。”

“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落款是這首詩的詩名。

《泰山樑甫行》

以及這首詩的原作者。

[魏晉]曹植。

《泰山樑甫行》以白描的手法。

反映了邊海農村的殘破荒涼景象。

表現了作者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是“劇哉邊海民”的襯托。

各地的情況雖然不同,但最艱難困頓的要數“邊海民”了。

“寄身”三句,實寫“邊海民”的悲慘生活。

他們沒身於“草野”,過著非人的生活。

生吞活剝,巢息穴居,所以說“象禽獸”;他們不敢出來,怕被人發現、抓走,每天就鑽在山林裡邊所以說“行止依林阻”。

一個“依”字把逃民們的實際活動和恐懼心理都表現出來了。

他們要靠在林中採集食物而存活,要靠險阻的坳壑以藏躲。

他們怕暴露行跡,白天足不出林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