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5)(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是國家大政,這些鹽商一半是不敢說,一半是不懂,高弘圇說著,眾人也就是聽著,不少人還眼神遊離,盯著房門外頭,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更有人心中不憤,鹽商在地方好多也是腰間有銅,橫行一方,垛垛腳震動四方的人物,州縣老爺,也是當人上人敬著。
結果在這高弘圖面前,不但大人沒把大夥兒當人,府裡的下人都是直接能上手,一人捱打,眾人膽寒之餘,自然也是十分憤怒。
“所以中樞絕不能出事……”,高弘圖只是盯著前頭的鄭元功,問道:“你叫鄭元功不是,淮揚一帶,數你家鹽場最多,我聽說,你的妹子,是魏國公的側室?”
“是,回大人的話,舍妹是在魏國公府。”
“哦,魏國公在上次兵變時,閉門不出,因此和幾家侯伯都受了皇上重罰,現在奉旨在家閉門思過,你知道麼?”
這事兒鄭元功有什麼不知道的?揚州鄭家,向來攀附的就是南京勳臣,百年之下,煙親結的最紮實的,就是這個魏國公府,也是有魏國公凡事照應著,所以還不大受人的欺負,不過現在魏國公吃了掛落,凡事不敢出頭,指望這位公爺是指望不上了……高弘圖的話,還有什麼不清楚的?
再看看被打的鼻青臉腫的同伴,鄭元功當下只是深一躬身,沉聲道:“大人有什麼吩咐,在下無不順從,絕不敢有什麼二話。”
“好,好!”此人靈醒,高弘圖滿意地一笑,看看眾人,但見鴉雀無聲,於是將心一橫,只道:“丹事要穩,鹽斤乃國家根本,歷年呼叫南京各府寺的,一定要保障,少一斤半兩,就拿你們是問!”
“是,請大人放心。”
聽到這樣的吩咐,所有的鹽商當然是躬身低頭,誠惶誠恐的答安下來。
萬曆年間,淮揚產鹽最高是四億多斤,奉旨調入分配給南京的就有很大的份額,然後才進入流通市場,其中又再給權貴們瓜分,然後是鹽商自己的高的利潤,這樣到市面上時,鹽的價格自然就十分高昂了。
就算如此,無論是四川的井鹽,山東一帶的海鹽,青海一帶湖鹽,都是遠不及淮鹽的質量和運輸便利,所以天下之大,仍然是以淮鹽為主。
這個情況,到清季也是沒有改變,乾隆年間,淮鹽鹽引佔天下食鹽的六成,一直到民國早年,淮鹽鹽稅仍然是賦稅的重頭收入,只是在晚明這會兒,國家無力,好處盡入私人,鹽稅才百萬左右到朝廷手中,高弘圖所謂保障鹽斤的話,皮裡陽秋,根本不必當一回事。
“不能亂,就得穩。有人要涮新政治,改良鹽課,這是好事麼。”高弘圖懾服全場,無人敢再齜牙,心中也是十分得意,當下侃傲而言,豎起兩根手指:“涮新鹽課,用拖字決,反正有什麼官司,飛章稟報給我,我到皇上面前,和史公一起,幫你們打這個御前官司。第二,厘金勸捐,用拖,能不出就不出,能不動就不動,天下人總歸要吃鹽,皇太子這麼跋扈把持,弄的天下sao然,就算是儲君殿下,他也擔不起這個責任來!”
這兩條,也是高弘圖和幾個心腹部下,外再一群知交好友,還有江南士紳中的名士,眾人一起商量定了,這才定下了這兩條辦法來。
涮新鹽課是大政,硬頂是不成的,只能用拖字,拖的時間久了,不廢自廢。陳名夏那邊,也是有相當多的人寄信過去,其中利害,叫這小子想清楚了。
大明士紳,和宋朝不同,宋之士大夫頗有一些敢做事的,也能做事的。所為何來?就是俸祿高,皇家待之實在不薄,所以效忠皇家,自外士林的,王安石就是最出名的一個!
而到了大明,皇家的俸祿實在沒有幾個,為了活命,也對得起自己的十年寒窗,所以就有不少灰色收入,不算貪汙。比如官員打秋風,寄產、投充、私和官司,反正給皇上賣力就是那麼一點功夫,真正不當官了,還能過的舒舒服服的,就千萬不能成為千夫所指才成!
張居正算是能幹了,十年功夫,給大明府庫弄了幾百萬的銀子,還養起薊鎮和遼鎮幾十萬軍,弄的蒙古不敢入邊,土蠻聞風喪膽,天下太平如此,自己結果如何?
得罪人太多,自己身敗名裂不說,子孫也是沒有好下場!
幾方壓力一到陳名夏那邊,還有鄭元勳,龔鼎孳,總之太子那邊的文官班底,有的是辦法可想!
“怎麼樣?”高弘圖老貓戲鼠一般,看向眾人,而在他眼前,眾鹽商先是默然,接下來,鄭元功躬身以身,在他身後,過百人也是神色各異,。 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