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決勝(13)(第2/2頁)
章節報錯
“喔,聯也過去!”
現在闖營的中軍,就是放在米脂和綏德中間的這一塊地方,也是拱衛延安的前啃最要緊的陣地,闖軍有超過十五萬人的主力,齊集在這一塊方圓百里的重要地方。
至於榆林,那是九邊重鎮,城防設施十分齊備,各種防禦手段層出不窮,高一功奉命留守榆林,麾下有五萬步騎,清軍想強攻下這座城池,幾乎是無此可能。
根據宋獻策等人的判斷,清軍要想決戰,打破僵持的局面,也就唯有悍然南下這一條路可以走。打敗防守米脂等地的闖軍主力,直下延安,這樣就算榆林還在闖軍手中,也是不足為志,留一部兵馬牽制就是。
故而,戰場的中心必定就是在此,由幾條小河蜿蜒會流的中心,從張家橋到薛家河這一塊地方,更是米脂城東北方向最為開闊,還有幾條小河,適合大隊兵馬駐紮,特別是東虜騎兵眾多,戰馬和人都需要飲水,所以一定會從這個方向過來,沿河而進,打下這幾個集鎮以後,就可以直薄米脂和綏德等縣城,再下延安,到那時,西安門戶洞開,就等於失守了。
其實此時清軍也已經由山西太原等地南下,由葉臣率領陳永福等明軍降將預備從山西渡河,直插潼關之後進入關中,由華陽和陝縣等地往西安開來。
這個新的情形,李自成還並不知道,如果他此時知道,一定也會顧此失彼,根本不知道如訶是好。
“林泉,最近練兵之事如何?”
大隊人馬隨著李自成開始移動,去張家橋和劉宗敏等大將會合。所有人都知道決戰在即,大家臉上的神sè都十分凝重,自從退出北京以來,在河北打了幾次敗仗,山西防線也是被清軍輕而易舉的攻破了。當然,當時李巖建議在山西構築真正的防線,而不是任由幾個明朝降將來防守,李自成沒有聽取,現在失去山西,大家就算覺得李自成當初的決定是錯誤的,此時也是同有人敢於隨意提起。
“軍心不穩,如之耐何?”
闖軍計程車氣雖然不錯,但仍然是無法同去年時進取北京時相比,而具袁營和郝營等大將連打敗仗,不能阻止清軍前鋒的腳步,兩相對比,更易氣沮。
而且現在隊伍雖多,真正合格的將士卻是很少,所以各大將都是分別加緊練兵,包括李巖在內,也是被委派了練兵的責任。
聽到宋獻策問起,李巖先是答了一句,接著又悄聲道:“現在練兵也是緩不濟急,而況,沒有充足的甲仗和馬匹,練來何益?”
聽著他的話,宋獻策吃了一驚,先是往左右看看,才又悄聲問道:“林泉的話,是何用意?”
“陝北原本就不該是決戰之地,也不是養兵之地,更加不是立基之地。”
李巖神sè十分從容,說的話卻是石破天驚,叫宋獻策大吃一驚。
見對方用狐疑的神sè看向自己,李巖長嘆口氣,道:“軍師知我,巖雖不才,為闖王效力後就再無異志,還請放心。”
李巖和大子有秘密的溝通渠道,此事宋獻策隱約知道,李巖怕他懷疑,是以先行解釋。
“林泉所說,我大約也想的明白。陝北地方貧瘡,這是最要緊的吧?”
“是的。”李巖點頭道:“陝北太窮困了,關中也並不富裕,養十萬兵尚且困難,無法措手,今有數十萬人仰賴關中陝北,這自是無法長久,便是滿洲不來攻,我們也無法長久對峙的。軍餉不厚,將士離心,士氣會越來越差,而至最後,則是潰敗無疑。”
最近這段時間,闖軍主力雲集,士氣復振,不復在山海關敗落後那種一潰千里的模樣,宋獻策心中也是十分jī勵,一心想著在陝北敗滿洲主力,甚至收復山西,重新打回北京。
此時聽著李巖的話,他心中吃了一驚,但仔細一想,也知李巖說的十分有理。
陝北和陝西已經不是漢唐時的情形,水利破敗,土地過份開發,出產有限,商業也不行,根本不是王霸之基。
闖王棄守山西后,清軍也隨時可渡河南下,敵我共險,所謂天險自然也談不上了。
“而今還有何辦法?”
“沒有了,只有拼死一搏,速戰勝敵,然後棄陝西不守,經汊中商州入鄧州至襄陽,經略荊襄湖廣,下湖南,以為根基,相機再動,則順朝還有復興的機會!”李巖神sè堅決,眼神中也是有睿智英敏的光芒。
他所說的,也是宋獻策暗中和李自成商議過的策略,唯有如此,才有一線生機。
想到自已猜疑李巖可能已經心向明朝,宋獻策也是自覺慚愧,眼前的翩翩佳公子,還是和幾年前相見時一樣,睿智機敏,而又光明磊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