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零九章 會戰(45)(第1/2頁)
章節報錯
“明軍今天很帶種啊!”
相隔已經只有裡許,整個清軍陣勢都已經在提高馬速了。
蒙古軍在明軍右翼,漢軍主力對著明軍左翼,而中央陣勢則是用梅勒章京喇希率領的混合部隊為前鋒,聽著如雷鳴般的叫喊聲,喇希的嘴角露出一抹嘲諷的笑意。
從天啟二年到崇禎十七年,他已經在馬背上征戰了二十來年,就算是明軍最精銳的遼東軍和宣大軍,他也是交手多次了。
現在他的麾下有山東巡撫方大猷的六百漢軍,三百索倫兵和鄂倫春等各族兵,兩百蒙古兵,一百餘名滿洲兵簇擁在他身後,是最後的突擊力量和督戰隊。
這些雜牌兵向來是清軍用來第一波送死和吸引火力的,這一點雜兵們自己也是心知肚明。
面對暴走狀態的明軍,這些雜兵們也是面露緊張之色,不少漢軍都是面色鐵青,神情十分難看……他們原本就是在山東和對面明軍對抗,這大半年不知道互相打了多少次,明軍越打越強,人越打越多,裝備也越打越好。
最讓這些漢軍沮喪的就是人家的待遇也是越來越高,兩相對比,可真夠喪氣的。
原本他們就是山東或是河北明軍,清軍一至,就很明智的選擇了投降。一則是明朝氣數盡了,二來明朝餉械兩缺,清朝最少是能保障給漢軍糧餉的。
就算不足,也是可以靠搶掠來補足,在很多方面,清比明要大方的多。
可是半年多光景下來,明朝不僅沒有亡國的意思,反而把地方重新梳理了一遍,原本明最缺乏的就是對地方的真正管制能力,再加上士紳們的叛變,所以地方不附,根本掌握不了政權。
但現在中樞得力,地方重派官員,士紳們透過納捐和監生制度對中央重新有了向心力,一切就與以前截然不同了。
最少,在輿論上,明朝也不是非亡不可,似乎仍然有很強的氣運,不象是立刻要亡國的樣子。
至於軍人待遇,那就更叫這些投降漢軍們眼紅了。
山東鎮的步兵是月俸五元,還發給鹽茶布匹鞋子,一人當兵全家有份,這是戰區的特別規定,銀子發的不如平虜軍多,但是額外的物資補給就很充實了……畢竟戰亂的地方,實打實的物資發下去比銀子更令人高興。
俸祿,物資,再加上越來越好的戰甲和利刃,這已經夠讓山東清兵沮喪了。這半年來,兩邊先是清軍稍佔優勢,對各地義軍的吸引力也較明朝為大。但朱大典的到來和物資的充實就迅速的扭轉了以往的不利形勢,在朱大典的威望和個人能力面前,義軍紛紛來投,明軍實力越來越壯大,到了這個時候,山東鎮比徐鎮和平虜軍的裝備雖差一些,但已經遠超過普通的降附漢軍了。
等發現對面之敵是比山東鎮還要犀利幾分的平虜軍後,這些山東漢軍的沮喪和膽寒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不上也沒有辦法,身後是滿洲兵,身邊是索倫兵和蒙古兵,這些韃龘子可是隨時能翻臉不認人的。到了這個時候,亡國奴的滋味當然十分難受,不過也只能如此了。
“快,都給我帶馬跑起來,裝死裝孬的,統統處死!”
與漢人爭戰多年,也在漢地多年,喇希的漢語也算是字正腔圓了,在他下令之後,身邊的傳令們也是紛紛搖動旗幟和大聲釋出命令,於是一千多由雜牌軍組成的突擊部隊就帶動馬速,向著裡許外的明軍大陣疾衝過去。
與此同時,左右翼的清軍也奉命加速了,加上中軍後續,萬餘騎在大地上加速賓士的聲勢才真正呈現出來。
這是何等壯觀,何等的雄武威風!
而隨著馬速的加快,所有的清軍隊伍都分散開來了,鑲著紅色戰甲和白色戰甲的騎兵們形成了一個極為寬大的正面,萬馬奔騰,猶如山崩海嘯!
“騎兵踏陣?”
隨著清軍騎兵動作的加快,平虜軍的將士們也緊張起來。但一直騎馬在正中的曹慶卻是絲毫不覺緊張。
看到清軍的動作,他連動也不動,眼神之中,也完全是徹底的藐視!
“還來這一套?散開射箭動我陣腳?一會叫你們嗑掉了牙齒再說!”
面對著準備有序的步兵,甚至是完全夠重步兵標準的陣勢用騎兵衝陣的法子,就算是巔峰狀態的蒙古鐵騎也很少用這麼蠢的打法!
騎兵和步兵相比,優勢在於快速的機動性和居高臨下的戰鬥力強成,再加上游牧民族特有的射術,這些構成了異族騎兵對漢族步兵的優勢。
而漢族步兵在剋制遊騎方面,就是陣而後戰!
只要遠端打擊能力,加上重甲,步陣,騎兵想正面和重步兵抗衡,完全就是痴人說夢。
除非是漢魏年間的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重騎兵才有這種可能,但那是以舉國之資養成的少量騎兵,在魏晉和隋初之後,中原王朝是再也沒有養的起重騎兵,而遼和蒙元也是不成。
只有在金初有真正的重騎兵,但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