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三百零一章 會戰(37)(第2/2頁)
章節報錯
正常情形下,想在戰場上收拾潰敗計程車兵和民夫是根本不可能的行為,任何人都只能被捲入其中,跟著一起逃命。
堅固的有壕溝拒馬的營盤拯救了平虜軍和徐州鎮的主力,同時也挽救了這些逃亡的民夫和士兵們。
如果沒有接應,他們無疑會被追殺到死,絕不會有寬恕和奇蹟發生。
明清交戰,明軍多步兵,清軍多騎,清軍若敗,可倚仗騎軍機動而逃走,很少有大量被斬首的記錄。
明軍若敗,那可就要積屍盈野了,清軍可以從容的,不急不忙的用騎兵慢慢追殺,一直到幾十裡,上百里,一直到把明軍追殺乾淨為止。
只有極少數幸運兒可以投降,或是被抓回去給八旗老爺們當包衣奴才,種地養馬,或是養熟了之後,發一頂紅纓大帽,再發一柄腰刀,叫這些奴才們也跟著一起去搶自己的同胞。
…………此時行走在軍營之中就沒有前兩天的那種輕鬆和快意了。
光從營地的佈置和寬鬆感,還有營帳的安排等等就能看的出來為將帥者胸中的丘壑,最少,也能看出統帥是否有經驗,將領們是否踏實辦事。
寬數里,綿延十幾二十裡的營盤,其中有數十萬石的糧食,各種軍資,這些需要悉心統籌安排,既安全,又方便取用。
各營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防營嘯,防火災,防偷營……要防的東西可是多了去了。
營間道路規劃,排水溝什麼的,就更是需要注意的小細節了。
這些問題,最少在孫傳庭麾下就不是問題。
一個英明而經驗豐富的統帥,無疑是叫部下有對其有強烈的信心,加上對戰役結果的期望值的大小,後勤保障補給是否能滿足……種種跡象反映在上下全營,所謂計程車氣,大抵就如此了。
只是山東鎮一敗,原本極高昂計程車氣就漸漸低迷下來。行走在軍營中,到處都是略帶驚慌和迷茫的眼神,因為營紀森嚴,沒有人敢竊竊私語來議論,影響軍心士氣的罪名可不是玩的,弄不好就得被砍頭。
但就算如此,整個大營瀰漫著一股悲觀和懷疑的氣息,這一層則絕無疑問。
明軍有士氣尚且不一定能打下去,士氣低迷,想全軍而退都很為難了。
一路上也是遇到不少到中軍開會的將領,眾人都是面色凝重,有不少將領的眼神中都是悲觀之色。
歷次大戰,一般到這個時候,將領們就在考慮逃走或是投降的問題了。
松山之敗,朱仙鎮之敗,就是大軍小挫,然後軍心一亂,將領們各求自保,接著就是軍伍大亂,戰略全消。
很多次明軍就是自己把自己給玩死了,一旦兵潰,清軍一騎攆一百明軍也是十分輕鬆的事,大好男兒,白白被人斬首記功,真的是十分羞恥。
還好,現在兵鋒雖挫,三軍奪氣,但並沒有到崩潰的地步。無論如何,這支軍隊還保有一點浸入在骨子裡的深沉傲氣。
不論是孫傳庭的直屬,又或是高傑等人的部下,徐鎮的基幹是百折不撓的秦軍,若非如此,恐怕大局堪憂。
到了中軍帳前,一般的報名稟入,而正中帥座猶空,孫傳庭仍然未至。
至於一些山東鎮的將領已經在帳中了,不少人一臉血汙,神色惶恐,見到徐鎮和平虜軍的將領時,這些人都面露羞愧之色。
之前策馬揚鞭,似乎擊敗韃虜不成問題,山東鎮也是自請為前鋒,畢竟這裡是他們在本土做戰。
誰知和虜騎一交上手,一切都是和想象的不同了。
“奴騎初至,如大海潮生,千幟万旗,先就奪目,然後數千上萬匹馬,奔若雷霆,震的大地都一直在抖,我們偵騎不利,不知道奴騎突至,當時大營中立刻就是一片慌亂,兵找不到將,將點不齊兵,甚至甲未授,馬不及上鞍,奴騎已經大至,然後便潰敗了……唉!”
因為主帥不在,將領可以隨便談天,一個山東鎮的將領在講述兵敗經過,言談之間,仍然是掩飾不住的害怕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