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自己也是千里長途剛剛趕到,別傳庭還是先誇讚了三個將領幾句,然後方向自己左下首的朱大典道:“末老,你剛剛進來,說是有緊急軍情,請說吧?”

他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朱大典卻是萬曆四十四年,科名早了一界,所以孫傳庭官位雖高,對朱大典也還算客氣。

孫傳庭的脾氣,向來自傲驕狂,不大瞧的起人,與他同僚共事的,難有佳評。

經過陝州的千里轉進,到了徐州又處心積慮收服高囘傑,現在的孫傳庭,那些壞脾氣和過於剛愎自信的一面倒是被拋掉了,剩下的,便是堅毅果決和當時普通明朝大吏難得的軍事上的傑出才幹。

“太保吩咐,當然從命。”

相比孫傳庭,朱大典也只是差一籌。這帳中諸將,有一半也是他的麾下。

看向四周,朱大典聲若金石之交,眼神中也有掩不住的笑意:“諸位大人,諸位將軍,青州鎮總兵官趙應元領其鎮標騎兵營和左右翼營三千五百人北上,兵臨德州時,東虜的山東巡撫方大猷只有兵六百餘,風聞我軍大至,便直接棄城北逃了!”

朱大典在山東招募軍將極多,如宮文彩、馬應試、李文盛、楊之華,都是原本的土賊巨寇,其中最為出色的是趙應元,原本是順軍一部,為人恢弘大氣,部下有兩萬多步騎,被朱大典單騎入青州而說服。遂重新歸明朝治囘下。

青州和膠州,就是這樣收服。

趙應元斬清膠東總兵柯永盛,更是當日收服山東膠東半島的重要一役。

此次率軍北上,一戰獲功,也怪不得朱大典十分得意。

此時山東的態度,是和歷史上完全不同。

在原本的歷史時空,順治元年六七月間,因為南明的不思進取,根本不派一兵一卒北上,所以山東軍民士伸都極為失望。

而清朝只是派了方大猷這樣的降官,率領東拼西湊的幾千漢軍,就直接先下濟南,控制省城。然後派了幾千滿洲兵,掃清了滄州、霸州。派了柯永盛帶千多漢軍,直接把廣大的膠東半島就拿了下來。

一路上投降的全是明朝的官員士伸,在趙應元的青州之變以前,小半河北,山東全境,清朝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拿了下來。

現在的情形,卻是與原本完全不同。

在朱慈恨的支援下,朱大典在夏天時帶兵入山東,一路上原本的地方守官歡欣鼓舞,迅速就成為朱大典可靠的後方和錢糧基地。

然後藉助明朝聲威,收服與順軍主力隔絕的趙應元等部,打擊那些冥頑不服的地方土寇,山東大半落在明朝之手,與清朝的力量對比,一直是以明朝佔優。

此次北上,事前功夫做的很足,朱大典故意調集大軍,威脅臨清。對清軍來說,臨清是扼制明軍沿水道北上的重要地方,濟南這個中心不下,德州和臨清都是十分要緊的地方。

疑兵一動,清軍在山東的滿洲主力就被調動到了臨清一線佈防,而德州這裡就變的十分空虛。

此時就能看出,清軍在入關之初兵力嚴重不足的尷尬了。

山東這樣的要緊地方,招降之初只有幾千漢軍。

在多鋒南下之前才調集了一萬人不到的滿蒙八旗兵駐防,後來與多鋒一起南下。

整個山東,駐軍就沒有超過兩萬人的時候。

至於剛從北京派出來不久的阿巴泰一部,此時到達何處,軍情司還沒有具體情報,不過想來也就在朝夕之間就能趕到,此時德州在手。北上就是一片通途!

“甚好。”孫傳庭也極為高興。從北京下南馳援的清軍一直是卡在他心頭的一根刺,現在朱大典老而彌辣,下手又快又狠,佈局也佳,等於是在他到來前打下了一個極好的基礎。

清軍主力在阿巴泰南下前只有五六千人的戰兵,重新匯合也需要時間,守住德州,就能事事主動了。

他看向帳中,先對著高囘傑道:“高將軍,請速帶三千騎兵,你部不夠,可以調集我督標營下所有騎兵,務要飛馳到德州支援趙將軍。除了在城中留有佈防官兵外,德州西南地勢高曠,利用騎兵衝擊,以敵佔則我劣,以我佔則敵需仰面而攻,故而十分要緊,請你立刻動身,星夜馳援,不能有誤。”

高囘傑微微躬身,答應道:“我立刻就動身,絕不敢耽擱。”

孫傳庭的這個安排十分要緊,德州雖下,但趙應元一營三千多兵,遇到北下的清軍主力,勢必難敵。

“好,請你現在就動身吧。”

高囘傑抱拳一揖,便是昂然而出,在帳外立刻點齊自己的鎮標親將,吩咐下去,在營中調集所有騎兵,一時間,號角聲聲,鼓號連連,整個大營都是沸騰起來。

“其餘各營,也需急早準備,現在就下令全軍準備,先後出發,叫各營出抬兵,把輜重什麼的都搬開,由輜重營再送上去,各營輕裝,預備隨老夫到德州迎戰!”

孫傳庭環顧左右,毅然道:“此戰關係甚重,是否能一挫狂胡氣焰,只在諸將軍是否力戰,有功者,朝廷必有重賞,陣前怯戰者,本官必以尚方劍斬之,絕不寬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