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七十九章 會戰(15)(第2/3頁)
章節報錯
加上捐納厘金銀元改制,清吏制絕火耗加官俸,這些事都是朱慈烺的發端,現在留在清江反而不便,不如回到南京,贊襄政務也好。
當然,這其中必有不少外朝官員的功勞,還有內廷宦官的策應吧……
……
……
不遠處,一群行營諸司的文官們也是罕見的騎馬跟了出來。
更新了呵呵插入剛剛拜bīng部尚書兼太子三師,已經正式進入大明一品行列的陳名夏臉上並無絲毫笑意,此次加guān,味道不對,這是明顯昭然的事實。
除他之外,方以智除禮部shì郎,陳子龍暫無訊息,不過聽說農工司要直升農工部,這是太子極力主張,朝野之中,反對者甚眾。
厘金,納捐,其實都有前途可追,而且反對者利益分化,反彈力量不大。
銀元火耗原本會引起軒然**ō,不過緊接著又是加guān俸,細節上做的猶其之好,所以不僅沒有太jī烈的反對,反而給太子加分不少。
但在各地收縮府泉,加重省泉和縣泉,裁撤分守、分巡等諸道,加設提xíng司fǎ、財稅轉運諸司,卻又觸及了不少人的利益。
設農工部,各地派駐分司,管的是農田水利,倉儲,轉運等很多有油水的大事,中樞和地方早就爭的一團糟,此事的阻力,實在不少。
就陳名夏等人來看,太子行事還是有點急了,若是從容行事,恐怕就要容易很多。
現在皇帝的意思,明顯是期盼皇太子自請回南京,父子間不失南渡以來的情義,而提拔孫傳庭和諸多武將,也強化了行營諸司,明顯的就是叫太子放心。
皇太子返京之後,在淮安清jiāng一帶的junzhèng大事,仍然一如舊制,不會人去zhèng息。
崇禎如此,已經是極外耐心和寬容,並且從這些細處來看,對皇太子不失父子之情。
皇家無qīn情,能做到如此地步,已經實屬難得。
“諸公。”跟隨皇太子半天,眼看天空最後一抹紅sè漸漸黯淡,在眾人眼中唯有晦澀的鐵灰之sè,陳名夏終下決心,向著諸司眾同僚道:“諸公以為,殿下當有如何的處斷?”
“殿下心志堅強,我恐怕……”龔鼎孳這一次也是升了guān,但神sè間還是那麼落拓不羈。從北至南的這一場奔bō,他已經只願做事,做guān是放在後頭。
此時他自然也是十分擔心,不過話至嘴chún,卻又縮了回去。
事涉皇家,關係到皇帝和太子父子的關係,豈可不慎?這等話,可不是容易出口的。
原本按大明祖制,皇太子早就不問外事,只是在東宮講書學xí,即位之後,才會真正介入囯家大zhèng。
到時候的第一步,當然就是改朝換代。其實,也就是任用自己的東宮qīn信。
比如穆宗在東宮的講師高拱,張居正,就是最明顯的例證。
現在的情形已經和當年不同,就算是國初之時,成祖極喜皇太孫朱瞻基,也就是後來的宣宗皇帝,北征門g古時將太孫帶著,並且給太孫成立幼軍,早早叫太孫掌握軍隊。
但為大元帥,出鎮一方,掌握重兵,這對很多人來說,實在太過了一些。
種種反對的聲音就是湍急的暗流,終於使得皇太子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現在退,仍然不失對朝局有重大影響的強勢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