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六十八章 會戰(4)(第1/2頁)
章節報錯
多爾袞現在已經是說一不二,雖然還沒有加皇父攝政王的頭銜,不過濟爾哈郎早就被收服,正藍旗主心骨都這樣,旗下眾人又能如何?
代善老的任事不管,兩紅旗的諸王貝勒向來超然於權力之外,不足為慮。【】
兩黃旗被他分化拉攏,也是不復當初的那種團結對外的勁頭。
兩白旗更是以他為核心,阿濟格驕縱一些,多鐸卻是一個聽說順教,而且能力出眾的好弟弟。
河南一事,縱然有十萬闖軍,多鐸一至,肯定可以一鼓而平。
再轉向陝州,破潼關,與阿濟格會師關中,流賊之事就算平定了。
主意一打定,動作就很快。
到了午間,從宮中迭派信使,飛騎傳諭給多鐸等部。
天黑時分,在城中訊息靈通的人都是已經知道攝政王的諭旨內容,並且議論紛紛,心思各異。
鰲拜是太宗皇帝的擺牙喇兵出身,與譚拜這個護軍統領交情極為深厚。入城之後,兩人在內城挑的府邸相距也很近,鰲拜府邸的前主人是一個明朝的侍郎大官,府邸有九進,大門正堂花園一應俱全,主人走的匆忙,連家戲班子都留了下來。
盛京裡頭吃煙聽戲的風潮也是由來已久,連鰲拜這樣的粗人也是喜歡,只是他鐘意的是武戲居多,看看戲子們在臺上翻騰,取個樂罷了。
今曰在家中擺宴,客人卻是不多,只有索尼和譚拜兩人。
“你們瞧著蘇克薩哈沒有?帶人傳攝政王爺諭旨,叫王爺的儀衛給他擺隊……他算什麼,就是王爺養的一條看門狗罷了!”
鰲拜對多爾袞的近臣心腹蘇克薩哈怎麼看也是一個不順眼,言語之間,頗為敵視。
他正當盛年,如同當時的滿洲漢子一樣,五短身子,身子粗壯的似乎要把身上的箭衣給撐開,兩條腿因為長期騎馬早就羅圈了,不過盤膝坐著,倒是十分相宜。
在家裡請客,他也沒有用漢人廚子,只是叫灶上殺了頭豬,煮了一大鍋的白肉出來,除了鹽之外,也沒有別的調料。
這種吃肉的法子也是滿洲老吃法了,現在的親貴子弟已經頗不願這麼樣子吃肉,嫌其太過油膩,也沒有味道。
在皇太極當國之時,就曾經嚴旨諭令,令王公貴戚不得換寬袍大袖的衣服,不得吃煙聽戲,當然,也不得放棄這種用小刀吃肉的滿洲舊俗。
太宗皇帝是把這件事當成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來抓,言辭之中,對後輩棄滿洲舊俗十分痛恨,這種思路也是影響甚為深遠,多爾袞的堅持剃髮易服,康熙乾隆的堅持講清語和行圍打獵,由來就是這個“滿洲舊俗”這四個字上。
至於講騎射把自己繞進去,那就不為皇太極為預料了。
鰲拜是跟隨皇太極多年的人,生活細節都極受影響,此時盤腿在鍋邊,用小刀熟練的切下一大塊肉來,先分給譚拜,再又讓給索尼,最後才削了一塊給自己,塞到口中大嚼。
當然,吃肉的時候也是不影響他痛罵蘇克薩哈就是了。
至於對多爾袞,因為鰲拜的勇猛和直率坦誠的姓子,多爾袞對他也較為看重,並沒有為難和殺掉他的打算。
這一點和豪格極為不同,兩黃旗的大臣武將緊跟豪格的有不少被殺掉了,隨意加一些理由,就能叫這些人的人頭落地。
至於譚泰和鰲拜等人,稍有效忠賣力之意,多爾袞就是既往不咎了。
大約是這些人在兩黃旗威望太高,彼此又聲氣相連,不好弄的太僵。又可能是多爾袞現在理智尚存,不似後來那麼瘋狂變態。
“唉,這一次大好機會就這麼放棄,實在太可惜了。”
譚拜一邊吃肉,一邊只是搖頭嘆息道:“懷慶的賊兵肯定不經打,明軍也是屢屢犯境,咱們肅親王可好,閒在河南沒事幹。要是以肅親王領軍救懷慶,那可多好。”
“你這原本就是發夢。”
索尼是兩黃旗有名的智囊人物,通漢話,習漢書,努兒哈赤年間就出了名,皇太極即位後也十分信任倚重他,賜爵拜侍衛,雖戰功不著,在兩黃旗中反而是比譚拜和鰲拜等人更受人注意和尊重。
皇太極死後五曰,多爾袞在三官廟先見的兩黃旗大臣,索尼便是第一人。也正是此人風骨極硬,直言必須立太宗之子,不然唯有決裂。
若非他領頭立誓,兩黃旗抱成一團,多爾袞擔心八旗內戰,恐怕也不會有福臨即位為帝之事了。
正因如此,索尼得罪甚深,現在多爾袞不便拿他怎麼樣,將來如何,殊難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