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四十七章 轉折(27)(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卷南方第二百四十七章轉折(27)
“服個鳥,這瘟書生,大約是沒見過流賊和東虜的厲害。”
流賊也罷了,陳洪範覺得還有一戰之力,至於東虜,一想到對方的兇惡殘酷與野蠻善戰,還有甲具精良,騎兵眾多,任何一條都由叫陳洪範有無能為力之感。
而且他現十分清楚,三順王和吳三桂降後,清軍會有大量的火炮和火銃。
特別是孔有德部,特別善於鑄炮和打造火銃。孔部火銃,都是由精鐵打造而成,全部是按戚繼光的要求,每支用上等精鐵精工打造,東江一帶原本就有工匠,而登萊反『亂』,把大批匠人捲到了遼東,現的清軍,火器上面已經超過明朝了。
以八旗軍的兇殘善戰,陳洪範雖然是帶兵的武官,但是對江北一帶的改變卻是絲毫不曾有認同感。
“少司馬,馬大人,不如先吃飯,吃了飯早些趕路,距清江還有不到四十里,天黑前後,怕是能趕到。”
河堤易行,而前面的官道修的也不錯,快馬疾馳,天黑之前一定能到得了。
左懋第此時心情十分愉悅,因向著汛守官笑道:“不好意思,要借你們的地盤來吃這餐午飯了。”
“這是下官和大夥兒的幸事,隔五日訊守官集聚會議,末將到時候可就有的牛皮可吹了。”
不曾想這個小小的把總還能有談笑風生的本事,不過一想北上之後,沿途所見的鎮守武官都算是英才,再想起太子沙汰老弱庸將,提拔年輕敏銳將領的過往之事,左懋第對皇太子的敬佩與渴慕一見的心情,就加強烈了。
“北使之事,一定要請皇太子面授機宜才成。”
一瞬之間,左懋第也是下定決心。他並非東林出身,對皇太子沒有任何成見。相反,若不是太子,很難想象現大明落到何種地步?
只要稍有人心,願意這個大帝國還繼續存下去的人,就不會太子的功績上有任何的話可說!
只是太子畢竟年幼,很多事雖是攻訐,不過也能瞧出來殿下行事有孟浪處,但現看來,皇太子文心周納,布子行局,已經遠常人之上了。
“列位大人請。”
汛守官被左懋第以為天人,其實自己還憋著一肚皮的不合時宜。他一心想入平虜軍中,哪怕現的六品把總不幹了,直接給他一個棚長也行!
可因為表現十分出『色』,駐守揚州的副將死活不放他,怎麼也是個不成。
地方分守,也要人才,現已經有風聲,可能提他為負責十幾個訊塘的分巡官,從六品把總升到五品千總,騎馬跨刀,四處巡行。
官品威風都有了,還有實實的責任,這才把他留了下來。要不然,他寧願先辭差,再到平虜軍去投軍,從個小兵當起,也比困這訊堡裡頭強。
平虜軍的一切,都已經有諸多傳言,任何一個小軍都練了數月,從鎧甲到兵器,火器,無不是精中取精。
這樣一支大軍當然不會困守一地,將來,有的大仗可打。
大丈夫要建立功業,就非得入此強軍不可。
有這種心思,對眼前的差事當然不會看的太重,哪怕是兵部侍郎前來,又待如何?
只是左懋第等人此時算是投了眼緣,這汛守官便將人殷勤引入,汛堡雖不大,有一間飯堂卻也是十分寬敞清潔……這是仿平虜軍的規矩,這上頭,鎮防軍倒是和平虜軍一樣了。
左懋第等人當然帶有的吃食,而且有專人去做,等待的時候,就不妨閒聊。
陳洪範此時才提起請左懋第過來的用意:“少司馬,末將觀淮上情形,對清江也是十分好奇。原本我們可以放舟北上,不過末將以為,可以到清江去拜見一下太子,實地見一見平虜軍情形,將來回南京,若是首輔與馬軍務問起來,我等也有話可回。”
他雖然官加左都督,不過還是按以前的規矩,對巡撫以上文官自稱末將或是下官,禮節上十分尊重。
聽著他的話,左懋第便是喜出望外,微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