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二十五章 轉折(5)(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這對答之上,就能看出,清朝上下對入關有不小的信心,因為他們曾經數次破口入關,對北方情形十分熟悉,對攻下燕京,成為北方之主,也有當仁不讓之感。
至於全國一統,上到多爾袞,下到普通旗丁,都沒有什麼信心。
國之大,是叫他們最為害怕的,南方情形如何,誰能盡知?
而相隔不過一個多月,整個八旗上下,又是信心膨脹,這其,南京方面的不思進取,無所作為,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
明朝痼疾,洪承疇是太清楚了!
可再清楚,現在分兵南下,在明朝沒有主動進攻的前提下,自己卻主動去招惹,西邊還有強敵在……這樣做法,何其愚蠢!
當然,在南京的軍政財稅上的改革,他還並不知道,因為捐官產生的微妙變化,也不了然。但無論如何,多爾袞現在的分兵之策,在洪承疇看來,十分愚蠢,簡直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英王手頭才三四萬兵,括唐通、姜襄等部兵馬,最多七八萬人。
豫王部下,也不會超過六萬人,多則也不會過十萬。
除了這兩王,能往畿南與河南北部的兵馬,十分有限,山東一帶,形同真空,如果明軍北伐直入山東和河南,簡直不知道拿什麼去擋,現在是兩邊相安無事,豫王一南下,一切順利都也罷了,若是萬一有波折不利,阿濟格在西邊再打一個敗仗……
滿心都是這幟思,洪承疇若是能笑容滿面,那才是奇怪。
可惜的是,他在九王心裡,到底還只是一個降官啊……
“老洪,老洪!”
寧完我不象範程那樣,平時和洪承疇交往有十分的客氣,此時叫了一聲,見對方不應,就又加大嗓門,大聲喊起來。
“哦,是寧老先生!”
洪承疇身上一震,急忙回頭,見是寧完我和範程這兩個大學士,他心裡鬆了口氣,臉上也『露』出笑來,在馬上拱了拱手,笑道:“嶽老!”
和寧完我,洪承疇沒有私交,而且對方向來做出大大咧咧的樣子,也令洪承疇十分厭惡。
稱呼迥異,不過也是笑容可掬,十分親熱。
“九老,你似乎有心事?”
範程神『色』也是十分謙虛,今日大朝議,就是他和寧完我,還有正白旗下的將領們一起會議,然後他親自向多爾袞建言,西征和南征之事,才算定局。
數月之間,他算是對明朝官員們的顢頇無能和軟弱有了充足的瞭解,大軍入城,降者如雲,不僅是現任官降,就是以前革了職的也是奉召出來當官,一路入關,除了在山海關和李自成打了一仗,燕京和畿北、畿南、山東北半,京師到山西一路,明朝的地方官和將領幾乎是望風而降。
而根據他和不少降官的談話,也是對明朝情形瞭解的更深入了一些。
軍隊都軟弱不能戰,官員各有心機,不願效忠,財政根本一塌糊塗,前一陣子,多爾袞前自到戶部徵調天啟和崇禎二朝的財稅賬簿,結果一無所得,根本沒有拿的出手的記錄。
後來沒有辦法,還只能取出萬曆年間的賦稅冊子,以此為憑來收取賦稅。
如此之朝,豈有不亡的道理?
天命在清,已經毫無疑問。
此時縮手京畿,放任對手自強,這豈不是十分愚蠢的行徑?
所以,對洪承疇在南征一事上的謹慎,他也是有十分的警惕和懷疑。再加上剃髮一事,南官多反對此事,籍貫北方的官員牴觸倒不是那麼強烈,洪承疇雖降很久,不過畢竟是南人!
漢官,也是要分南北的!
本朝自關外而入,除了八旗之外,任用漢官勢必難免,而用南官還是北邊漢兒,那就十分值得講究了。
如果把明朝的黨爭,也就是什麼東林閹黨,直接劃分為南北之爭,朝廷以北制南,豈不十分便利?
此事,範程已經和寧完我多次商量,由寧完我出頭,直接支援北方人的馮銓為大學士,漸漸重用北官,開科取士,也多取北人!
什麼東林閹黨,大清以後,再無這般說法了!
【n看】
找,請在百度搜尋 書名+看 更多更好無錯全字首發,盡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