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騾馬多,牛羊都有,一時間就亂了起來。

然後城門吱呀一響,兩隊守城兵丁推開城門,然後在城門四周散開,有個棚長模樣的小軍官板著臉,對著百姓揮手道:“慢著點,不要擠!”

這大約是一棚的官兵,棚長和小兵的穿著區分不大,都是紅色的鴛鴦戰襖,不過棚長腰間佩著一柄柳葉刀,腿上有鐵網狀的護膝,腳上也是一雙五成新的靴子,不象別的小軍,腳上不是千層底納的布鞋,就是布條乾草相雜的布草鞋。

這些都是駐防營軍,以前就是各部的鎮標兵,現在由鎮軍改成駐防軍,打扮和裝備都和以往正經的營兵相差不多,精氣神也很過的去。

朱慈烺也是暗自點頭,從各鎮協標,再到路、塘、汛,上到各鎮,下到各訊分防的防訊隊官,軍中情形是與前幾個月迥然不同了。

看來軍訓司和軍法司的工作確實有成效,軍政和軍需各司的工作,也很教人滿意。

各鎮的具裝,待遇,還有日常訓練,各司都是各有其職。在這幾天,朱慈烺也是親眼看到不少軍法司的人分巡各地,還有軍訓司的人,督促訓練,調查官兵有無違法亂紀的行為,所以駐防各鎮,從訓練到裝備,再到精神狀態,都與以往截然不同了。

只是遺憾的事步子跨的不夠大,各省營兵改制,南直隸這裡還不能進行,閩浙兩省,浙江已經開始裁撤老弱,重建營兵建制,分鎮立協,駐守一方。

當然,沒有諸司管制,在裝備和訓練軍紀上有多大改進,這個還很難說。

只能寄望於新上任的閩浙總督陳子壯的手段了。

至於福建,暫且半個省都是鄭家的地盤,如何分鎮立協,還要好好思謀一下。

兩湖,暫時都不曾動。

在清軍入侵之前完成改制和成立行營諸司,顯然是不大可能了。

……

……

從北門進去,一路直行,沒多久就到了城隍廟附近。

當時民間信仰也是五花八門,不過明朝還是道教更盛行一些,畢竟從太宗皇帝在武當山供奉真武大帝開始,然後從張三丰一路下來,嘉靖年間皇帝根本就是常年著道裝,冊封的真人也很不少。

道教由此盛行,算是李唐之後又一春。

各村都有小的土地廟或是土地祠,縣城之中,也是有一座規模並不小的城隍廟。城中有什麼大型的活動,全是在這裡舉行。

在城隍廟隔壁不遠,就是縣倉所在,在這通衢大道的所在搭桌子收糧,驗看完了就能直接入倉,倒也方便快捷。

“請問,四老爺到了沒有?”有人推著糧車趕過來,擦一把額頭上的汗,急著問。

“還沒呢。”有人苦笑答道:“還不知道在哪個娘們的肚皮上。”

“唉,等吧。有什麼法子?”

“咱們老百姓,永遠就是這樣,忍著吧!”

適才的一夥農人,到了城隍廟前就融入了更多的交糧隊伍之中,城隍廟前人喊馬叫,各種大牲口和滿身臭汗的農人湊在一起,那聲響和味道就別提了。

而議論紛紛,話語中也是十分愁苦。

“大爺,咱們似乎不必一直在這裡吧?”裝成伴當書童的劉兆輝十分不安,眼前氣味,自己都是受不得,更不要提長在深宮的皇太子了。

此行也十分危險,這麼多人,雖然有一棚身手最高強,也最機警靈巧的衛士就在四周警備,不過萬一有什麼不妥……這裡畢竟人太多了,十分難防!

“你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