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軍以明朝二十年最強之兵,又有年餉三百萬,但在順軍的強烈猛攻之下,到二十二曰上午,吳軍已經有不支之勢。

公允的說,李自成在吳三桂的事上先有幾次重大失誤,但在與吳三桂交手之後,多年征戰戎馬生涯,還有身邊的六萬多人的精銳確實非吳三桂和其部下可以匹敵,到了二十二曰中午時,吳三桂的關寧軍已經宣告不支,北翼城已經投降,最多撐不到晚上,整個關城就會失陷。

要知道,吳三桂原本有三萬多人的主力部隊,再加上舍棄寧遠時強拉的小兩萬壯丁,此時的吳軍該有五萬左右。再加上高第的部隊,光從人數上來說並不比順軍弱太多。

而關寧軍都是大明用銀子砸出來的,鎧甲兵器都是舉國最強,關寧兵也是號稱海內最強,不過在順軍晝夜不停的猛攻之下,卻是兩天功夫,還背倚堅城,卻仍然不敵。

此時在山海關奮戰的順軍,也確實仍然不愧是一支有機會奪得天下的強軍,是李自成轉戰而奪天下的百戰餘燼的精銳中的精銳!

然而吳三桂眼見不能抵敵,當下便和城中官紳飛馳而出,趕到距離關中不到十里的威遠臺,叩謁多爾袞。

經過幾天的使者往還,彼此心意不必多說,多爾袞當即便向李自成道:“汝等忠於故主,忠義可嘉,予今領軍特來成全。以前為敵國,今為一家,我軍入關,若動人一顆草,一顆粒,定以軍法處死。汝等分諭大小軍民不必驚慌!”

接著又吩咐吳三桂:“汝回,可令爾兵以白布系肩為號,不然,同以漢人,何以分辨,恐為誤殺。”

接著吳三桂回關準備,關門大開,清軍便以南水門、北水門、關中門分三路入關。

清軍入關後,見大順軍從北至南邊排列成一字長蛇陣,多爾袞便令清軍沿近海處鱗次列陣,吳軍則排列在清軍右側,此時正是大風揚塵,要命的卻是吹拂在順軍一邊,清軍不僅可以從容佈陣,還得天時地利之便。在風稍止後,順軍已經略有混亂,多爾袞一聲令下,清軍呼嘯而出,狂飆猛擊,萬馬奔騰,飛矢如蝗!

順軍突遇強敵,而且是和明軍截然不同,戰鬥力和做戰經驗都遠超明軍的以騎兵為主的強敵,再加上天時不利,又奮戰一晝夜,於是雖然殊死抵抗,沒過多久,便已經是敗局已定!

劉宗敏受重傷,李自成立於高崗之上,見敗勢已成,於是率御營親兵先走,至二十三曰這天,其實在北中國這一場和三百年氣運有關,和漢人氣運有關,和整個華夏文明密切有關的最為關鍵的一仗已經打完,而且,不出意料之外的,便是異族十萬鐵騎在無恥漢殲的帶引之下,從容奪得山海關沿途要隘,鐵流賓士,滾滾而下,自此,最少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整個北部中國,將要在異族的統治之下了!

…………四周人聲鼎沸,忻城伯趙之龍卻只是揹著手來回的巡睃,臉也是板的鐵青。

內守備府是他的首尾,誠意伯劉孔昭十分滑頭,原本這廝頗有抓權的意思,似乎是和馬士英也很有勾結。

不過皇帝出現,這個誠意伯就成了縮頭烏龜,除了抓住艹江勳臣這一塊不放,每天督促提調水師,沿岸巡查江防外,別的事就是任事不理。

這一下可是把趙之龍趕上了架,皇帝回來這麼久,除了在孝陵認錯,並且釋出罪已詔外,把南京內外的事分別交給他和史可法,竟是任事不加理會,只安心在宮中靜養齋戒,省心修養。

如此也好,時間久了,趙之龍也慢慢放下了心來。

看來皇爺身邊沒有原本的那大批的太監,連內艹也沒帶出來,身邊只有天津巡撫那一點子標兵,連伴當太監都沒有幾個,更不必提皇城禁軍和內閣六部大九卿翰林給事中等一大套輔佐班子。

現在看來,皇爺也是有點抓不著頭腦,不知道該怎麼重新抓權?

這麼一弄,當然就是原本南京大佬們的機會,趙之龍已經若隱若無的和史可法打過幾回招呼,彼此之間,和衷共濟,不要鬧生份,彼此把手中大權握緊了,不要叫宵小鑽了空子!

史可法雖然是呆書生,不過他身邊的那些個東林黨的同僚可不傻,這話過去,還能醒不過味道來?

此時此刻,趙伯爺手握南京禁軍守備關防大權,生殺予奪大權在握,就是今天闔城文武出迎太子之時,他也並不站班,而是到處巡睃檢視防備,太子怎麼啦?這位小爺到南京來,還得咱老趙給他摯天保駕!

…………“來了,來了!”

辰時末刻剛過,以南京的天氣在四月下旬的時候已經是很熱了,大人老爺們是坐著涼轎過來,這會子也是站在蔭涼地方,毛巾和茶水不斷,熱不到哪兒去。只是苦了站班的官兵和維持秩序的差役們,鞭子抽的山響,嗓子也喊啞了,勉強才在官道兩側維持個象樣的局面出來,好不容易,才看到四個人一排的隊伍漸漸出現在地平線上,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不少人雞飛狗走,只有趙之龍斷喝道:“都給我小心戒備,不要混鬧,敢擁擠惹事的,都同我拿下!”

他擺出伯爵大老爺的威風,怎奈南京百姓見的公爺都很不少,況且這些京營兵成天在街面上混事,偷雞摸狗的事常幹,正經事沒做過幾回,南京百姓,誰又把他們瞧在眼裡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