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八十九章 風雲(5)(第2/2頁)
章節報錯
“咦?”聽到叫聲,史可法在轎中跺了跺腳,轎身一震,便是已經穩穩當當的停了下來。
“原來是冒世兄,還有爾公、曼公……怎麼,今日又一起來為難學生了?”
史可法的面容十分平靜,挨個招呼,並沒有顯露出與往常太大的不同出來。不過,畢竟嗓音也是顫抖的,顯露出主人現在的心境並不平和,相反,也是十分的激動。
在前一陣子,他才和馬士英在浦口商議妥當,已經叫禮部預備去廣西接桂王來南京的大駕……結果卻是馬士英一轉身就把自己給賣了!
現在四鎮和馬士英一起,加上鳳陽鎮守太監盧九德,還有南京鎮守太監韓贊周的力量,還有操江勳臣劉孔昭反水,公然支援馬士英入閣……大勢已去,東林黨自然也只能接受事實,到現在,這場大事弄的灰頭土臉,潞王監國失敗,桂王也失敗,反而最不想支援的福王入主已經成了板上釘釘之勢,一想到自己寫給馬士英的書信,白紙黑字寫著福王七不可立……當然,那是東林黨諸人的一致說法,不過是自己親筆書寫,這麼一封信在政敵手中,而以馬士英的性格,又怎麼會不拿給福王看?
如此,先機全失,自己之前曾經親口說過,立帝王,但實權盡在內閣的算盤顯然也會落空,因為中樞必定不會完全被自己和東林一脈掌握,最少,馬士英將會入閣,此人十分難纏,朝野間也有很多人支援他……如此一來,史可法對未來前途也是心懷鬱郁,感覺十分的灰暗。
“史公此行,學生等切不以為然!”
“四鎮跋扈,史公如此依順,豈不是開藩鎮干預大政的先例?”
“大事尚有可為,史公可以召集會議,且看公議如何,再前往淮安不遲!”
這些趕過來的,都是東林復社中的干將,十分有名的青年才俊。比如方以智和冒襄,都是吳中名士,是赫赫有名的官宦世家出身,在復社中的力量很強,在普通的社員之中,有強大的號召力。
復社在蘇州虎丘按時召集社友大會,到時候,全江南的名士和才子都會齊集蘇州,是江南的一大盛事,下到秀才,上到正式的朝廷官員,到時候都是普通的社友,而眼前這幾個,卻是能在復社中能呼風喚雨的人物,就算是史可法,也對他們是十分重視,並不因為他們的生員身份而小覷他們。
聽著眾人的話,史可法的神色還是淡淡的……這些青年人,追歡買笑和寫詩論詞的時間太多,當然,他們也十分關切國事,不過,能沉下心來,仔細思索的時候還是太少了啊……
“諸君不必再說,此事已經有了定論,不可再行更移。”
見眾人不以為然,史可法又用十分誠摯的口吻向眾人道:“大敵當前,吾輩當和衷共濟,以國事為重。無論如何,福王監國已經是不可移之事實,吾輩當奉以為主,凡事戮力並行,以大明中興為要務,諸位,聽學生一語,此事就不必再生事端了。”
雖然眾人對他的話並不十分心服,但心裡也是知道,史可法所說的確實是事實。現在不僅是四鎮和地方督撫,還有太監們都擁立福王,地方上也有不少生員士紳心向福王,比如揚州的鄭元勳等著名士紳,就是以倫序為主,主張福王最當立。而東林這邊,一聽說大勢已定,前些天兩至南京,為立潞王造勢的錢謙益最先反水,現在已經以削籍侍郎的身份趕往龍江關,還有很多大臣和他一起前往……大勢如此,史可法先前不能斷然做主,現在叫他出頭反對,也自然絕無可能。
眾人嘆息著……紛紛向史可法長揖告別,今天南京的天氣特別的好,春風乍暖,微風拂面之時,感覺特別的暖和舒適,然而,看到史可法向大家點了點頭,帶著沉重的表情上了轎後,眾人的心情也是十分沉重,待大隊人馬漸漸走遠之後,冒襄等人才迴轉過身,向著城中緩步而去。
“如何?”
在城中不遠,一群社友也在等候訊息,這其中以身材略顯矮小瘦弱,臉形也十分清瘦的黃宗羲最為惹眼,這個浙江來的社友,師從劉宗周,學問品行都是沒的說,只是為人十分固執,不大善於與人結交,但是以他的品德和家世,再有師從,都是復社中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所以不少脾氣耿介清直的社友都是以黃宗羲為首,隱然在社中是自成一派。
這一群人,與冒襄等穿著綢衫,手中帶有摺扇的世家公子的打扮不同,多半是藍灰色的布袍,頭上一頂方巾,腳上一雙布鞋,打扮都是十分的寒微。而黃宗羲更是其中最惹眼的一個,看到冒襄帶頭過來,他迎上前去,一張臉漲的通紅,雙拳也是緊握,也不施禮,只是向著冒襄直筒筒的問道:“如何?史公可改變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