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崇禎撥轉回馬頭,眼神徵徵的看向東華門和宮門內的高大宮殿,仍然是熟悉的一切,只是,此刻卻不得不暫別了!

這個三十四歲的皇帝,一出身就是錦衣玉食,除了父親在皇太子生涯裡的謹小慎微的那幾年的日子難熬之外,就算是客魏猖獗的年頭,天啟皇哥也沒叫他這個親弟弟受過一星半點的委屈。然後為帝王,御極天下十七年,到了今天,卻也是不得不倉皇辭廟了……

這個皇宮,打他出生那天就住在這裡頭啊……對別人來說,這裡可能神秘而威嚴,或是承載著太多別樣的東西,但對崇禎來說,這裡就是他的家,如此而已。

“走吧!”

沒有潸然淚下,前幾天哭廟前後,崇禎也是流了不少眼淚,此時的情形反而是絕望又有新的希望,既然如此,又何必哭?

他只是下死眼看了東華門最後一眼,然後向著朱慈烺厲聲道:“吾兒記著,此生絕不可有偏安江南的打算,不能重回京師,吾死不能瞑目!”

“是,父皇。”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朱慈烺也十分感慨……如果不是這點子情感,人之為人,又有什麼意義?

當下不『露』聲『色』,只重重一點頭,雖是倉皇而走,倒也是沒有太多淒涼之感了。

此時外城仍然寂寂無人,放眼看去,街道上空無一人,唯有出東安門,向著外城行進之時,看到不少百姓和門戶之間也是已經打出了降旗,不少人家門前擺放著香案,書寫著“順民”字眼的黃紙帖的到處都是……見此情形,適才還一臉堅毅之『色』的崇禎,臉上也是格外的難堪起來。

他重重嘆一口氣,若是往常,必定是會痛罵大臣誤國,而滿城百姓此時卻已經棄他和舊朝,轉身投向新朝,放眼看去,除了一些太監宮人『自殺』,舉城之,也就正陽門等幾個地方有抵抗,為皇帝到如此地步,全然怪責別人,又有什麼意義?

這樣的情形叫崇禎看看,對他的觸動,倒真的是彌足珍貴的經歷!

他在想『自殺』時,還在想在遺書上寫上請賊首不要苦害吾民的話語,現在看看,舉城百姓降了個精光,曾經被佔領的地方也是平安無事,再問鞏永固等人才知道,賊兵昨天入城之後,秋毫無犯,除了攻打城門時殺傷多人以外,一人未曾誤傷,根本沒有抄掠情形。

這種話聽在耳,再看看眼前情節,自然是格外的傷心慘目!

到得朝陽門附近,遠遠看到有不少穿緋著綠的大臣跪下迎駕,崇禎久蓄的眼淚終於又滾滾落下,當下只是慘笑著道:“舉朝皆降,朕以為除了吾兒和皇親之外,再也沒有效忠我大明的人。現在看來,畢竟還有一些忠義之士在!”

說罷自己催騎向前,到了王家彥等人跟前,竟是親自俯身下腰,用手將李邦華和王家彥等人扶了起來。

李邦華起身之時,老淚縱橫,只道:“皇上平安,真是我大明之幸,天下臣民之幸!”

“別說了!”崇禎對著李邦華這個元老重臣,也是少了掩飾的心思,況且,這種時候,也該他說兩句實話,當下只是向著李邦華道:“臣民皆叛,是朕有大失德之處。”

“不然!”李邦華正『色』道:“非是皇上待臣民苛刻,亦非是皇上失德,雖然,用人行政,皇上確實有失誤之處,但馭下以誠,自身絕無失德。眼下臣民俱降,實是趨利避害,人所同心,也沒有什麼可說的。將來天兵重返之時,臣敢保,城不僅沒有為李闖效忠的,更會郊迎出城,歡呼萬歲。”

畢竟是幾朝老臣,解釋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見崇禎聽的不住點頭,王家彥便道:“既然如此,臣等就護衛皇上,急速離京。到南京後重整軍馬,誓師北伐。”

“臣等亦願護衛皇上親征南遷!”

此時城門處也是多了十幾個聞迅趕來的勳戚和大臣,其不乏幾個侯伯之類,崇禎掃他們幾眼,也不大放在心上,倒是有幾個學近侍之臣,崇禎特別多看了幾眼,因道:“朕以為臣之,皆是無恥之徒,不料還有卿等忠忱之士……古語說,疾風勁草,板『蕩』忠臣,果不其然。”

一群青年官員,當是以陳名夏為魁首,此時聽著皇帝誇獎,又見皇太子笑眯眯看向自己,不覺只是一陣心慌,他向來能言善辯,此時卻是口吶吶,竟是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了。

“只要來了就好!”朱慈烺此時在御前已經頗有大戶人家當家大公子的風範和地位,當下看看日頭,斷然道:“賊軍重整兵馬再次追趕也並不難,吾等最多還有半個時辰時間趕路……不能再耽擱了!”

“好,就聽吾兒的!”崇禎此時終於有點意氣風發的樣子,馬上揮鞭,長聲笑道:“出發!”

【n看】

找,請在百度搜尋 書名+看 更多更好無錯全字首發,盡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