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六十一章 熱血(4)(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此之時,如此之上位,又豈能不教人意氣風發,上下歸心!
朱慈烺回師返朝陽門,不僅是出乎敵人的意料,也實在是在場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乍見之下,魏嶽等人當然是心馳神搖,感念不已,不少內操騎兵已經是淚流滿面,十分的感動。
因為魏遜已經先返,闖營將會派遣精騎先發至京的訊息,一定會送到。
這樣的話,太子一定會先走,這一層魏嶽等人也是清楚的很。
他們與優勢敵騎會戰,原本也就是報著必死的決心,此時一見太子回援,又豈能不驚喜交集?
倒是歡喜之後,魏嶽一邊舞刀奮戰,一邊想道:“小爺仁德,不過似乎沒有皇爺剛毅?這種情形,皇爺怕是不會回來的吧?”
和他一樣想法的,自然也是朝陽門上的一群。
“唉,唉!”王家彥搖頭晃腦的道:“太子殿下這般行事,十分不明智呢。”
“確實,已經走脫,就一心向南吧,何必有此無謂之舉?”李邦華口中十分不滿,只是臉上已經是老淚縱橫,涕淚交加。
“傳令!”王家彥猛然大聲令道:“速速出城援助皇太子,擊跨當面之敵!再令,著人迅即打探朝陽門至東安門一帶道路情形,如有賊騎,立刻回報警訊!”
“對,對!”李邦華拭了拭淚,又道:“皇太子返回,必定是要來援助皇上出城,所以,吾等要先行準備才是。”
與此同時,在此朝陽初吐,萬物復醒之時,崇禎也是平和從容的踏上了他的死途。
死志是早就確定的,雖然崇禎在走和殉國之間搖擺不定,最後關頭,還幻想著關寧兵來救駕,或是皇親並內操太監能在闖軍圍城之時護送他逃走……但無論如何,在最後關頭,聽到賊兵入城的訊息時,崇禎是絕沒有一點猶豫之態的。
最後一眼看了金碧輝煌的皇宮大內,在乾清宮的平臺之上,三大殿就在眼前巍峨聳立,崇禎暗歎口氣:“不知道什麼時候,吾兒能夠再回到這裡,替朕焚香一束,告訴朕,大明已經再度中興。如果真的能如此,朕在地下,侍奉二祖列宗時,也能不那麼丟臉!”以他向來自負的性格,覺得天下人負他,而不是他自己能力的不足,到了此時,能把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也是因為自己這一條路實在是走絕了的原故吧。
環首四顧,四周宮人太監已經有不穩之跡象,再看宮中,東一、西一長街最近,左右看看,到處都是穿著各色服飾在逃奔的太監和宮人們。不遠處的金水河裡,已經有宮人和太監在排隊跳河殉國,只是宮人多而太監少罷了。
崇禎喟然一嘆,也沒有再去管此事的心思,只揮手拂袖,向著王承恩道:“走,乾清宮的內操太監都到正陽門去助戰,或是守備皇城,王承恩,就你一個人跟隨於朕吧。”
“是!”王承恩也是深吸口氣,身為人者,當然惡死,但他受恩太重,在此之前也是料理完了家事,和南下的家人告別,所以一心沒有掛礙,只是以提督全城防務太監的名義,替崇禎守好這最後一關。
他是崇禎在信王時就親近的太監,所以十分不願意皇爺落於賊手,苦苦哀告,最後很可能還不免於難。
看看朱明各親藩的下場就知道了,福王也是近藩,生生被李自成砍成肉醬,還分賜諸營將士分食,前幾天,代王全家都被殺光,殷鑑在前,於其受辱,不如自己自尋了斷好一些。而他,身為近侍太監,自然也是隨侍在旁,給皇爺侍候好了這人生的最後一件大事。
當下聽著吩咐,只淡淡應一聲,接著便是導引在前,從乾清宮邊上的東一長街,一路向著玄武門而去。
到萬歲山去,居京師最高之所在,觀察全城情形,最後看一眼全部的大內,南城、南宮、西苑,然後殉國,這便是崇禎最後的心願了。
此時宮中已經大亂,沒有人約束,權閹中除了少數在皇城和正陽門等處抵抗外,多半已經出城先降,留在宮中的,多半是無用庸懦之輩,此時當然彈壓不住,滿宮之中,到處都是沒頭蒼蠅般的宮人太監。
好在崇禎二人沿街行走時也不曾遇著意外,玄武門洞開,萬歲山上下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物件垃圾,宮人並內操官兵也不復存在,只餘下空蕩蕩的殿宇和各個校場。
崇禎沿途跋涉,只覺得心情時而壓抑,時而輕鬆,等攀到最高處時,俯首眺望,倒覺得心胸一暢,過往種種,如畫片般在眼前匆忙而過,那些平時沒空想起來的溫馨情形,比如和皇后田妃在重陽時一起登高賞景的快活情形,平時憂心國事,哪裡想的起來?此時倒是記憶格外深刻,令他臉上也不知不覺露出笑來。
“好了!”他一臉輕鬆的想:“田妃於地下久矣,朕有個好兒子,可以放心去陪她便是了。”
“皇爺,地方選好了。”
王承恩倒很心急,已經在半山腰處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兩株樹都夠懸人了,他把帶來的繩子打好了結,然後懸在樹上,便又來催促崇禎。
“哎呀,王承恩,你太死板了……”臨行之際,崇禎一邊免冠披髮,一邊倒拿這個太監來打趣:“這麼急做什麼,這是上吊尋死,又不是吃飯。你看吧,賊還在正陽門外,沒有一兩個時辰摸不進皇城,就算進了皇城,沒有一兩天功夫,怕也摸不到這裡來呢。”
“是的,皇爺。”王承恩俯首躬身,答道:“奴婢等候皇爺,伺候好了,再追隨過去。”
“嗯,不急的……”崇禎只是徵徵的看向腳下,朝陽之下,太陽光輝已經均勻的撒向萬方……“這,將是朕最後的一個早晨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