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撲騰(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了!”有人也道:“還有鞏永固這個少保駙馬都尉呢?”
被他們稱為“大使”的便是在外鎮守地方的尚膳監掌印太監杜勳了。他此時也是若有所悟,摸著光溜溜的下巴,也是沉吟著道:“附近的幾個城門上,哪一個下來管一管,也不能鬧成這般大的動靜!”
杜勳此時進來,倒是一個意外。
皇太子放在居庸關到昌平等地的那支騎兵,這兩天給闖軍找足了麻煩!一百來人倒有二三百匹馬,闖軍騎兵也就幾千人,最精銳的都在御營裡保護李自成,怎麼可能分出大兵來追剿這一小股的騎兵?
大股闖兵過來,魏嶽領的一局的東宮騎兵就遠遠避走,遇到步兵或是糧隊,就是大發利市,刀削斧砍,銃擊箭射,這一百多人馬也多,甲堅兵利,行動如風,軍紀又好,個人和團體戰鬥力都是強悍的不成話,兩天功夫,死在他們手中的闖兵怕有好幾百,運糧的隊伍被打散了好幾支!
鬧出這麼大的動靜,闖王也是大為惱怒,現在居庸關總兵官唐通已經接到嚴令,關城駐守大舉出動,配合闖軍到處追剿這一支不知死活的騎兵,連番激戰,卻是不曾佔到太大的便宜。
一時之間,闖軍大隊行動,卻是被這蒼蠅一般的小小騎隊給拖慢了許多。
這其中的首尾當然不幹杜勳這個太監的事,但現在闖軍和投降明軍都在剿殺東宮騎兵,無形之中,這些個投降的太監就沒有人理會了。
而唐通等投降武官更受信用,因為李自成到這個時候,先是被武寧的周遇吉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和節烈所震驚,如果唐通等人也有周遇吉一樣的決心和戰鬥力,闖軍不滿十萬,非得後退回陝西去不可。
而到了京畿附近,又有這麼一支強悍的騎兵出現,騎馬如狂飆,出刀必傷人,闖軍騎兵有不少已經和這麼一支騎兵小隊交過手,每次對戰,幾乎是十幾人死傷才能換人家一個輕傷,這樣的交換比,叫不少幹了十幾年流賊的陝北籍將領想起了剛起事時候的情形。
那時候官兵有甲有強兵,流賊中甚至只有鋤頭,幾千官兵追著幾萬十幾萬流賊滿山遍野跑的情形也不少見。
到現在,闖營成了大順天兵,正是士氣正旺,戰鬥力也足夠強勁的時候,不料遇著這麼一支隊伍,這也使得順軍上下極為警惕,對唐通等降將的重視,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不少。
他們當然不知道,魏嶽這一百一十二人的騎兵,每個人都是用了多少銀子堆出來的!
大明剩下來的最後一丁點的家底,又有多少用在了這些騎兵身上!
頗受輕視的杜勳現在心裡就有一個瘋狂的想法……他自己都覺得成功的可能性實在太低,但新朝甫立,將來肯定會嚴格抑制大太監們的權勢,他們可以投降保全性命,但是想保全到手的富貴和權勢,就是千難萬難了。
於今之計,也就只能立下一件誰也抹不去壓不平的大功……也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杜勳自己,同時還能保住太監這個小集團在新朝中的權勢地位!
大明的太監們,這個攀附在皇權下吸血的利益集團……在這個帝國的落日餘輝之下,也是在使勁的撲騰著,努力著啊……
杜勳的“不世奇功”說白了也很簡單……就是說服崇禎投降。
早在永昌詔書裡頭,李自成就勸皇帝早降,在武寧遇挫時,曾經想開價叫崇禎封他為王,再把陝西和山西、河南等地都封給他,他替大明守備邊疆,世代屏藩。
當然,這不知道是哪個三家村酸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拙計,到了這會兒李自成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現在的盤口,當然是崇禎投降,而李自成封崇禎為王,擇地善養,明朝太廟神主,得以保全,天下生民,也就能安享太平之福。
杜勳自己是覺得,這個盤口算很不錯了。身為高階太監,他也是御書房出身,頗讀經史,放眼看去,一朝亡一朝立是常有的事,元順帝為什麼得一個“順”字?還不是應天景命,沒有在元大都裡死扛,見勢不妙,人家就遠走高飛,躲在沙漠裡頭照樣是得以善終,再看宋朝趙家皇帝,除了一個被陸秀夫抱著跳海的小童,哪一個不是投降了事?再往上五代十國……多了去了,數都數不清!
一個天子,輸了就得認,死賴著不服又能怎麼著?
這一套話,杜勳是在心裡翻來覆去的背了好多次,他已經見過李自成和牛金星,這一次潛入城中,也算是新朝正式任命的特使了,只要找到接頭的人,再進宮面見崇禎,成或不成,就看這一錘子買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