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總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
大順軍兵鋒已抵居庸關前,相距不到三十里了!
與大明朝野和順軍自己預料的一樣,晉中空虛,大順軍自年後動兵以來,一路順暢,簡直就是勢如破竹!
二月,李自成攻打太原,晉王不肯出家資****,城中軍兵無戰意,初六日城破,巡撫自殺,布政使趙建極等多人被殺,晉王被俘。
二月十六,李自成再次出發,這一次的目標就是直薄北京,途中,釋出了牛金星等人經心炮製的《永昌詔書》大罵朝廷之餘,也叫崇禎審備度已,早早認清形勢,投降尚不失王封。
二月二十一日,李自成在寧武遇到激烈抵抗,總兵官周遇吉抵死不降,率部眾血戰,寧武一戰,使得闖軍上下極為氣沮,李自成甚至擔心在大同和居庸關也遇到類似的抵抗而萌生退意……但就在李自成猶豫之時,大同總兵姜鑲派使者至軍前請降,於是闖軍繼續前行,三月初一到達大同,姜鑲出降,李自成誅除代王,滅其全族,而巡撫衛景璦自殺。初六日,順軍兵鋒抵宣府,同樣也是早就有約定的總兵官王承允郊迎三十里出降,巡撫朱之馮在破口痛罵降官們無恥之後,上吊自殺。
……
……
大局如此,而強兵壓境,居庸關的總兵官唐通,監軍太監杜勳兩人卻是絲毫不慌,反正主意是打定了的,等李闖大兵前鋒一至,他們也會學王承允那廝,郊迎三十里,到時候,哥兒倆從大明總兵官和鎮守太監搖身一變,立時就成了新朝的從龍勳貴。
這年頭,再死抱著大明不放的,那就是不可救藥的白痴傻蛋!
打從凌晨時分起,唐通就在東門附近等候訊息,富麗堂皇的總兵官衙門他也呆不住了,哨探催撥夜不收不停的放出去,就在闖軍過來的方向不停的哨探打聽,只要一看到前軍兵鋒旗幟所在,大夥兒就收拾齊整,一起出城投降是正經!
正等的沒奈何時,一個漂亮的中軍帳前軍官一溜小跑的上來,請示道:“伯爺,鎮守杜大使過來了。”
薊鎮總兵唐通在十天前被封授為伯爵,大明因為文官勢力一家獨大,裁抑皇權,也是壓的大兵丘八們不能動彈,打從嘉靖過後到神宗萬曆再到崇禎年間,真正封授的武臣只有立下大功於遼東的遼東總兵官李成梁一人,戚繼光等抗倭名將效力一生,在成祖和仁宣年間必定封侯爵,但在嘉靖和萬曆早年,也就是加了幾個世職承襲罷了。
武職官吃虧,也算是由來久矣了!
現在局面不同,皇帝也不再忌憚武官權重了,事實上,崇禎年間綱紀早就不行於天下,武官也早就不聽命令了。
被同一天封爵的寧南伯左良玉、平東伯劉澤清這難兄難弟,就是不守軍紀,橫行不法的代表人物了。
被封為平西伯的吳三桂,因為其父在京,在朝旨嚴下叫他進京勤王之後也是有所動作,但吳三桂藉口寧遠軍民搬動困難,到今天為止,還是在關外慢騰騰的拖時間!
左右就是看風色,看京師風雲變幻的結局罷了!
唐通和關寧兵比起來也是不遑多讓,松山一役,就是他和吳三桂一起,哥兒倆一跑千多里,身邊除了親信家丁外,軍械部曲丟了個精光,後來收拾殘兵,靜等朝廷處置,而如果朝命是逮捕拿問,那麼他和吳三桂也就不介意再跑一次……當然,是往哪兒跑也就不言自明瞭。
到了今天,朝廷才不再勒掯名器,好歹給了他一個定西伯的爵位,唐通雖然已經決定降順,但軍中上下,也是全部改了稱呼。
“哦,杜大使來了麼?”
唐通穿著麒麟補服,頭上一頂烏紗,手按在腰間玉帶上,嘴角只是一抹意義不分明的笑容……想了想,只是一擺手,道:“請他上來吧。”
若是換了以前,聽說杜勳前來,唐通必定是屁滾尿流的下城,然後遠遠躬身迎接,笑臉相迎,還要告罪迎接來遲……今天卻是換了這般模樣,中軍武官先是一徵,然後連忙下城去了。
沒過一會兒,尚膳監的掌印太監兼居庸關鎮守大使杜勳大步而上,在這種時候被派到居庸關這樣的最後屏障來當鎮守太監,皇帝對他的信任也就可見一斑了。此時他面色鐵青,打量了唐通一眼,道:“怎麼,順軍前鋒還沒有到麼?”
“還沒有。”唐通微微一笑,道:“如有訊息,本爵會第一時間知會大使的。”
投降的事兒是兩人並所有的將佐們一起商量定了,所以現在在城頭上公然說起,毫無避諱之處。
“好!”杜勳已經深刻感受到了對方的輕視,以太監陰微心思來說,最厭惡的便是眼前這種行徑。不過,人家有兵,這雄關要隘之下,刀槍鮮亮,四處軍旗招展,好不雄壯威武的兵威……這樣的總兵大將,他一個鎮守太監以前絲毫不放在眼裡,現在這會子,卻是隻能忍氣吐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