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軍師(第2/2頁)
章節報錯
對這樣一個部下,便是李自成也常常感覺駕馭起來很是吃力,李巖所部,大半是河南和湖廣一帶的募兵,簡直要自成系統,所以李自成最感威脅。而他對陝西籍貫的部將就沒有這種感覺,李巖麾下才幾千直屬,而劉芳亮奉命預備向河北攻擊的大軍,已經超過七萬人。
大將白旺,在襄、鄧一帶也有七八萬的直屬。
就是感覺不對啊……適才劉宗敏雖然是站著一揖,但李自成渾然不以為意,而李巖雖跪在身前,李自成的心中卻有一種極不舒服的感覺。
站著的象是跪著,跪下的,卻象是在站著!
“軍師,林泉,急著來見孤,有什麼要緊事兒?哈哈,瞧你們的樣兒,又要和孤說進兵的事兒?”
李自成強壓住心中的那點不舒服的感覺,向著眼前兩個正副軍師笑著發問。
他生的濃眉大眼,身材魁梧,長年的戎馬生涯使得他渾身都蘊藏著勁力,此時雖然將為新朝之主,但仍然是一身粗藍布做的箭衣,右手也是按在腰間寶劍上。
只要一個不對,發力起身,就可以瞬息劈砍削刺!
而李自成又能按捺住自己,蓄積勁力,端坐不動,和人談話時,似乎隨時都要站起,但又總是端坐不動,而眼睛開闔之間,精光湛然,顯露出極為精明的色彩。和他談話的人,總是情不自禁的就被他的這些姿態所吸引,然後慢慢被他折服,那濃郁而土氣的陝北口音,反而不是很要緊了……
這種雄主之姿,確實是當時農民起義的成百上千的首領們所缺乏的,也是李自成從普通的闖將一路扶搖而上之後形成,一半是刻意,一半是天賦使然。在他面前,不少明朝降官降將話都說不利索,就算是跟隨多年的老部下,也經常覺得緊張害怕。
現在這種時候,敢在他面前說逆耳之言的,就更加沒有幾個了。
李巖卻正是其中之一,闖軍戰略,天下人已經全都看了出來。不外乎就是渡河,奪平陽,再下太原,沿大同、武寧、居庸關一線,直薄京師。
當然,如果兵力雄厚的話,在晉北就能分兵,一部攻打邊鎮,一部直插紫荊關,兩面合圍,再加上河北一路,三路齊至京師城下,會師而攻。
這個戰略,就是合力斬首,大明現在疆域仍然廣大,說起來還有百萬大軍,億兆生民。但北方空虛無兵,急切難調,而且打了十幾年,在不停的宣傳之下,李自成有天命的說法也被不少人接受。
這一次直攻京師,恐怕勤王之師就有限的很了。
奪京師,正大位,號令天下,江南湖廣可傳檄而定!
這就是李自成和牛金星、劉宗敏等人的想法,並且已經有了定論。
在李巖這邊,卻是極力反對。他建議李自成經營關中,派大兵剿滅左良玉,穩定湖廣,派官理民,經營河南、山東、湖廣與關中、山西等地,等一兩年後,後方穩固,再從容奪取京師。
這樣的戰略,李自成正式稱帝和入京的時間,就要推遲一兩年的時間。
經過幾次會議討論,也是在陝西諸將的堅持下,更加有牛金星和明朝降官的支援,使得李自成已經下定了決心,過了年就進兵,絕不再拖延。
看著眼前兩人,他心中也是嘀咕:“林泉什麼都好,就是太固執已見。宋軍師還好些,不過總不及牛****,這個丞相才是真正總是順著孤的意思,拾遺補闕!”
“臣此來,是京中之事,可能會有變故。”
……
……
前方細作訊息的匯總,推斷,分析,這都是宋獻策的差事,當然,李巖是他的副手也要分擔不少。
得到京師探子送出來的訊息,兩個人都覺得事態有些嚴重,如果真的掀起一股浪潮來,對闖王的大業,自是大為不利。
宋獻策遇事還有些畏首畏尾,李巖卻向來只知道秉直道而行,遇到事情,只要是該說的,就絕不會畏縮。
接到線報,他便對宋獻策道:“軍師,如果崇禎父子真的南逃,我看,大軍不必輕出,可以先從容經略河南、山東,派設流官,剿滅官兵殘匪,安靖地方,既然京師已經空了,咱們又何必急著去打?”
“此言有理。”宋獻策點頭道:“況且,京師上下還很擔心東虜來犯,這一層也不可不慮。”
“是的!”李巖用力點頭,道:“此事極要緊要,我們要立見闖王,分說清楚才是。”
見他如此,宋獻策也只是微微苦笑。李巖什麼都好,聰明天授,但事關自己,也是太不肯用心,或者是說,不大放在緊要處。
陝西諸將,對他這個很得民心的河南外籍將領向來忌憚排擠,闖王在用人之時還容讓幾分,做一個虛懷若谷的樣子出來,現在眼看大業將成,李自成又哪有那麼多的耐心,一次又一次的接受一個不在自己體系內的外路將領的挑戰?
只是事關要緊,他也只能跟隨一起前來,卻看闖王聽了之後,將是如何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