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 群英會(4)(第1/2頁)
章節報錯
��--
這兩天突發眼疾,先勉強維持一更吧。
----
朱慈烺等人身處的地方,正和朝陽門遙遙相望。
這裡靠近中城,是貴戚大戶們居住最密集的地方,所以如果段百戶幾個動手,十之八九也是在中城諸坊中挑目標。
這樣的話,李恭留守,大約可以迅速處理突發情況,不論是老段幾個得手還是失風,都能儘快幫手解決。
然後此地距離朝陽門也近,到了城牆上頭,地方寬廣空曠,沒有人家礙事,正好可以從容處置。
當然,朱慈烺也是早就打算過來看一看京城防禦情形。他還記得,李自成到居庸關前後,北京已經戒嚴,當時有幾個城門可以讓崇禎逃走,而災難迫在眉睫時,崇禎也並不是在宮中等死,到那會兒,他也顧不得和文官們推卸責任,而是自己帶著王承恩和幾百內操淨軍出宮,他的第一選擇是正陽門,不過城上不肯開門,後來到兵部尚書張縉彥守的朝陽門,試圖混出城去,張縉彥也是選擇了拒不開門放人的決策,到後來,崇禎和王承恩又到安定門,那裡竟是遠遠看到有兵馬過來,就立刻敲梆子放箭,把崇禎和內操淨軍遠遠就趕開了。
事情到了那個地步,崇禎灰心絕望,在長安街解散了剩下的內操,自己和王承恩回到內廷,直入煤山,披髮寫血書,然後上吊。
其實就是當時的情形,出城還有逃生的機會,李自成兵馬不多,騎兵也不多,崇禎從朝陽門這個專門運送北上槽糧的“糧門”出去,直趨天津,只要能甩掉追兵,怕是生死還在兩可之間。
當然,這種機會實在是太渺茫了……
天越發的冷了,北風不停的呼嘯著,發出陣陣淒厲的聲響,各人身上的衣服都被吹的啪啪直響,沒過一會兒,身上一丁點的熱氣都被這風給吹散了。
跟在幾個錦衣衛後頭,眾人也是不敢跟的太近,大多數的人手朱慈烺也沒敢帶,前頭那幾個畢竟是專業人士,動靜大了,跟的緊了,都可能會被發覺。
只是天兒雖早早黑了,但時辰其實還早,那老闖賊有從人護衛,打著燈籠就在這中城坊中四處轉悠,又跟了小半個時辰,連朱慈烺幾個都焦燥起來,前頭的錦衣衛才突然停住腳步……顯然,是那幾個闖賊已經到了目的地所在。
“這是哪兒,有什麼大人物住這兒?”
朱慈烺對這會子的北京實在談不上熟,坊名、裡、街道,有一些後世還留著名字,但位置可能不盡相同,光拿正陽門來說,那個後世巍峨高聳的城門樓子,現在還是另外一種格式,根本就不一樣……
倒是身邊的王源和任尚、王校幾個,都是京城土著,坊市道路,閉著眼也能摸的出來,所以問他們就是。
“回小爺,這裡是功德坊……俺想想有啥大人物在……喔,似乎是首輔陳相國家,就在這兒附近了。”
“他呀?”
“我的個娘哎,俺真的想不到,陳閣老居然和闖賊有勾結!”
“天殺的老匹夫,真真是全無天良啊。”
幾個武官低聲議論著,朱慈烺眼中也是精芒閃動……闖賊真是牛逼壞了!
不知道是誰給他們的主意,又不知道是怎麼牽的線,搭的頭,就這麼大搖大擺的混到京師來不說,居然還混到了大明首輔的家裡頭!
大明早就是文官政治,和皇權彼此的爭鬥到現在,崇禎是比萬曆和天啟都強勢的多的帝王,畢竟是“剛毅”麼,但就算是崇禎,對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也是沒有辦法的,他能殺人,但破不了局。
就拿這內閣首輔制度來說,它只能是文官內部爭鬥妥協的產物,而不能是皇權的附屬品。對內閣,崇禎曾經干預過,比如錢謙益、黃道周幾次事件,但更多的時候,他也只能是捏著鼻子接受,或是被閣臣給左右於無形之中而不自知。
畢竟皇帝是世襲的,能幹到內閣並且任首輔的人,才是這國家幾千萬生民之中又幾十萬的讀書人中又幾萬人的官僚之中的第一人。
要有多高的智商,多強的運氣,再加上多能熬的身體,才能到首輔這個位置上來啊……
所以此時此刻,儘管四周武官們驚的都不知道說什麼是好,但朱慈烺卻並沒有什麼憤怒和詫異的情緒,心心念唸的,倒是真心想知道,那個闖營老者到底是以什麼身份進的陳府,又是和陳演這個大學士說些什麼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