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渭南(第2/2頁)
章節報錯
“要快!”
“知道……督師這會兒,大約還是沒睡的多。”
……
……
孫傳庭倒是果然沒睡,他今年五十一歲,做為一個政治家來說,還正是黃金年齡。不過,對他來說,不論是仕途還是生命,大約結束的時間就在這一兩天了。
再出潼關,再一次的兵敗,對此他其實有心理準備。草草成軍不過一年,自己的主力立不起來,靠著高傑和白廣恩等輩,順境還可以打一打,一遇逆境,非徹底慘敗不可。
但,雖然有此認識,卻也是毫無辦法。兵部尚書馮元飆私下寫信來,勸他不要用白廣恩和高傑,此輩出身賊軍,沒有信義,說叛就叛……孫傳庭也是深以為然,不過,不用這兩人,兵又何在,將又何在?
說來說去,不過多是空話罷了!
放眼朝中,雖然楊嗣昌同他不對,害他坐了幾年的牢,但論起才幹,楊某人還算有一些。他的四正八隅之法,孫傳庭也是貫徹的很得力,在崇禎十一年,他和洪承疇統領秦軍在潼關大敗李自成,逼降張獻忠,自己騎馬持刀,親自奮戰,次次衝殺在前,被關中父老稱頌,便是恩師洪承疇也對他青眼相加,十分讚賞。遙想當年,那是何等得意……只是眼看就要收官之際,偏生東虜又在圍攻錦州……於是未及成功,大軍北上,他因反對調陝軍出關,極言對李自成需小心提防等語,得罪了楊嗣昌,也惹怒了皇帝,結果因為憂心國事,一夜白頭,耳朵也是聾了,結果皇帝以為他是假病,大怒之下,將他投入詔獄。
等崇禎十五年,皇帝無人可用,這才把他放了出來。
這一次出來,他便是對人言道:“大丈夫不可再對獄吏,若戰而不勝,唯死而已!”
此時在渭南城中,他便已經徹底的灰心絕望,在城中一戶士紳之家尋得住處後,便是安心住了下來。因為孫傳庭已經決定不再逃走,因為就算逃到西安城中,闖軍亦必相隨而至,而西安無兵無將,也是一定守不住,與其逃的如喪家之犬,叫李自成等賊首嘲笑,倒不如早點死了的好。
至於逃到山西一帶,一則他知道李自成已經派了劉芳亮到山西,預備將來直插河北真定一帶,斷絕皇上南歸道路……這是很顯然的戰略,換做是他,也會如此。所以他不覺得山西安全,也不覺得,在迭遭慘敗之後,皇帝會赦免他!
皇上的操切急燥,孫傳庭是已經有過體悟,上次僥倖因為恩師求情,加上是大勝功臣,所以逃了一條性命出來,這一次,怕如果詔使來到的話,就是出詔旨立斬于軍前了。
於此如此,何妨自裁?
此時房中一燈如豆,孫傳庭把自己的親兵都趕了出去,也不要一個下人伺候,他坐在書案前,只是琢磨著詩稿。
他已經打定了主意,等城破之時,自己就在這庭院中自刎而死,雖是文人,但也要死的壯烈有男子氣。
只是,若是臨死之前,再能臨詩成稿,流傳千古,怕也就不負平生。
就在此時,北門參將趕了過來,不等通報,就直撞而入,進得房內,向著愕然的孫傳庭一躬身,稟道:“督師大人,從城外來了一個折差,從京裡來,此人持六百里加急文書,兩千六百四十里路程,四天便趕到了……他要當面遞交給大人,還請大人示下,見是不見?”
“兵部的麼?”
“此人沒說。”
“糊塗!”孫傳庭擺了擺手,道:“叫監軍拆看吧,不論是朝旨或是部文,遵照辦理就是。”
到現在這地步,他也不指望崇禎能有什麼好的辦法了,沒兵沒餉,神仙束手。特別是前幾天,朝命下來,居然任白廣恩這個逃將為援剿總兵官,叫他帶三萬邊軍來援……這簡直就是笑話,有這種旨意,皇上怕也是病急亂投醫了。
既然如此,見之何益?
“這……”參將遲疑了一下,終又道:“看這人模樣,不是凡俗之輩……對了,他還穿著六品武官補服,是個京營武官。”
“竟是如此?”孫傳庭眼中也露出懷疑的光彩來,停了一停,終於頷首道:“既然如此,叫他進來問問也罷。”看著那參將轉身出去,他終又長嘆了口氣,心道:“真是蠢,多此無謂之舉……唉,我終究還是有逃生之念,嗯,萬萬不可,恩師一生事業,就毀在怕死二字上,我可萬萬不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