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後,北征之事已然定下,安北一脈此戰,以安定郡公項城為帥,帳下十四位三品紫衣大將,四十二位四品緋衣將軍。麾下二十萬大軍,十萬騎兵,四萬步卒,六萬輜重,還有安北一脈諸多勳貴坐鎮後方。事關安北勳貴新老接替的大事,沒有誰會在這個時候招惹箭在弦上的安北勳貴,這場戰唯勝而已。

蘇策定下了此次出征的將軍後,也閒了下來,關起門來過起了平靜的日子。

年前,王蘭有蘇策陪著,也從之前的小產之痛中走了出來,蘇策練武,王蘭撫琴,夫妻二人又似回到了蘇策從戎前的狀態。

只是兩人中多了一個都都,不到三四歲的娃娃正是貓嫌狗厭的時候,都都不喜歡冷傲的貓,喜歡憨態十足的狗崽,但是狗崽總會長大,一如她一般慢慢長大。

都都喜歡狗崽,卻沒有自己嫌棄養大的狗子,也放在後院養著,蘇策有一日閒著,數了數,自家閨女光是在蘇府就養著六隻大狗,十幾只狗崽,聽李常說南山小莊中還有一群狗,不過蘇策看過家中的狗,前腿腳踝上的一個腳趾已經目不可及,只有用手去摸才能摸出一個小骨節,這個腳趾叫“獠”,是用於捕獵獵物的。

蘇家大小姐養狗,一時間在長安城都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還給蘇策的閨女起了個“狗小姐”的諢號。

知道此事的蘇策很生氣,自家粉凋玉琢的小閨女,怎麼可以被人稱為“狗小姐”,人言可畏,只是不讓自家閨女養狗,讓她呆在家中,天真活波的都都遲早養成死氣沉沉的大家閨秀,這怎麼可以。

狗和犬同出一源,大者為犬,小者為狗,自家閨女養的狗,都是李常從南山小莊中選出來的,乖巧溫順是首要條件,但是這並不意味沒選中的不好。

沒選中的狗都讓那些閒著沒事幹的家將們當成原先手下府兵一樣去練了,狗本身就是很聰明的動物,加上一幫家將按著軍中規矩去練,陰差陽錯的養出來了一群擅長追捕獵殺的狗。

充足的食物加上長期的訓練,南山小莊上的狗再稱之為狗已經不合適了,應當稱之為犬,其中還有四隻更是母犬與山中青狼所出,肩高近米,身長近兩米,重達一百五十斤,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犬了,高大聰明雄健兇勐,這是凌駕在犬上的獒。

大為獒,中為犬,小為狗。

狗在家中養,犬在林中訓,獒為犬中雄,可遇不可求。

長安人也養狗,家中護院的都是應聲的狗,體型都不大,還有富戶養細狗,擅長追兔抓雞的稱為細犬,好的細犬被紈絝稱為“靈緹”,蘇策也曾見過,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不同俗物。

南山小莊的犬獒卻都是骨架粗壯,肌肉厚實,擅長撕咬撲殺,蘇府上養的狗體型稍小,萬物近人而靈,見人搖頭擺尾,透著一分靈氣。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自家傻閨女自己知道了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說自己是也是一隻小狗崽,這讓蘇策頭疼不已,王蘭撫琴,都都苦著小臉坐在旁邊,都都不怕爹卻怕娘,因為自己的小屁股真的好痛哦。

蘇策臘八節後去了一趟南山小莊,和自己的家將們喝了整整三天的大酒,回到家中已經是第四天了。

此時以及是臘月十三日了,這時候李常已經把今年生意上的進項理清了。

蘇府的產業單一,只有蘇莊百果釀,但是僅僅是賣遍大乾兩都十三道的百果釀,經過幾年的調整,百果釀產量穩定後,價格也趨於穩定,從開始就定下的一斤瓶裝的百果釀,如今百果釀一貫一斤,百果精釀十貫一斤,蘇策不開酒樓,只做酒。

不過蘇莊始終不做糧食酒,只是給百果釀劃出了等級,量最大的就酒精度二十度的百果釀,然後就是三十五度的百果精釀,還有就是不對外售賣的四十五度的百果陳釀。

三年不徵,國內安穩,歌舞昇平,百果釀的發展對上了時候,如今光是賣酒,蘇府每年得利都在七十萬貫以上,去掉日常花費,還有蘇策捐出去的,剩下的錢,讓李常如今已經開始頭疼了起來,因為錢總不能堆在庫房裡生銅鏽吧。

蘇策也是在李常發牢騷的時候,知道了如今李常把百果釀的生意做的那麼大,蘇策知道身為勳貴,雖然做的是正經買賣,卻不能有太多的錢,不然一個斂財的名頭能壓死人。

買地置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勳貴中早有定論,食邑一戶一頃百畝為上限,蘇策食邑一百,田不過百頃,之前蘇莊一萬一千畝地,如今置換好地,蘇莊只剩下五千畝地,外加南山小莊陸陸續續買下來的五千畝地,再買地聖人就該摘他蘇策的腦袋了。

為什麼文閥豪族被聖人敵視,還不是家中的地太多了,有糧就有兵的道理,是個人都明白,但是又有幾人能放棄心中置地傳家的念頭。

想要土地,就要去增加食邑,而食邑只能靠戰功去換,之前蘇策的功勞都用在職位上了,食邑卻沒有增加多少,蘇策不像別的勳貴,家中的產業只有土地產出和些許小生意,有著百果釀這個大進項,土地才有多少產出。

蘇莊的土地都分給酒坊的工匠耕種,租子只有一成半,比起別的三成租子,蘇莊的地就是穩住酒坊工匠的心,而南山小莊的地則是家將們耕種。

當年的家將不過十幾位,身上舊疾讓他們幹不了廝殺的事情,他們的兒子就是蘇策新一代的家將,人數將將四十人,再加上那長大的一百食邑,如今又折損了不少,李常尋了些澤袍遺子,湊足了百人,也在南山小莊待著,這就是沒有成長起來蘇府底蘊。

這一百四十人,分成四批,每三月一批三十五人來蘇府戍衛,平日裡住在前院,蘇府上還有八十個家丁,二十多個丫鬟,除了二十四人是官奴,剩下的都是李常從人市上買回來的奴僕,丫鬟住在後院廂房,家丁住在外圍前院廂房中。

悠悠幾載,蘇策這才是真正在長安穩定下來了。永平坊這幾年也被李常買了下來,李常花了大價錢把之前破敗的永平坊規整好了,如今坊中用十字街分成了四個區,每個區寬約二百米長約四百米,都用高牆隔開。

東北區是蘇府獨佔,蘇府前後兩院都是寬寬各百米的大院,首尾相連,蘇府外圍著一圈五十米寬的沙石地,沙石地外是一圈小宅院,長寬約為二十米,留出來門坊的位置,一圈下來共有一百座小宅院,這是日後給長大後的親衛們成家用的,四角是四座兩層角樓,用作防衛巡視。

其他三個區則各自等距分為五十米寬,一百米長的十六座宅院,如同縮小版的蘇府。這是蘇策讓李常建好的,不對外售賣,而是租給蘇策的部將,只是如今蘇策麾下還無一人可為宿將,因此便閒置了下來。

整座蘇府建下來,雖然房屋的裝飾都按照縣伯規制,但是面積和房屋數量卻比擬國公府,至於為什麼建的這麼大,蘇策沒有問李常,但是若是沒有聖人示意,李常也不敢這麼建。

若說是看在蘇策身為安北軍主的份上,那老帥李思哲的院子好不到蘇府的一半大小。

蘇策隱約間看到了聖人佈局落子,卻只能裝作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