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攻城(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之前的戰鬥只是吐蕃人的試探,蘇策的眉頭緊皺在一起。
夯土為基,外覆青磚,這是大乾城池歷來的建築習慣。
大乾府兵強橫,強於武備,強於軍律,強於訓練,強於軍陣,其中以武備軍陣聞名於世。
但是如今,守城之戰,只有小型的軍陣,很容易被強橫之人撕裂。再加上城下那些形制和大乾相同,沒有塗漆的暗銀色甲冑,都在無時無刻不再提醒著城上的府兵,他們現在已經和這些吐蕃射手護持們處於同一個水平線了。
“咚!”
“咚!”
“咚!”
……
一陣巨響從城牆上傳出,同時城牆上的府兵們也感覺到了輕微的震動。
“踏橛箭!”聽到部下們的驚呼,蘇策同樣也是倒吸一口涼氣。剛剛的巨響正是踏橛箭射進城牆的聲音。
蘇策遠眺看著列陣的吐蕃精銳,雖然沒有複雜多變的軍陣,整整齊齊三十個方陣,充斥在滿了大乾府兵的視野中。
“調七隊!弩兵上箭樓!”蘇策話語很短,卻調動了兩支府兵。
一支是蘇策分別從南北兩邊城牆上各抽調的五百府兵組成的後軍。
另一支則是五百弩兵,三百弩兵上城門箭樓,剩下兩百弩兵去西南角和西北角的兩座角樓。
城西的吐蕃敵軍除了射些床炮,只是安靜在城西一里外列隊,但是僅僅是剛剛撤退到半里的吐蕃奴隸就已經夠城牆上的府兵們受的了。
要不是蘇策提前告知各個校尉,一旦力乏就必須輪換,恐怕剛剛蜂擁而上的吐蕃奴隸們就能踏上茂州的城牆。
蘇策站在西門箭樓的頂層,這裡是城牆上唯二高的地方,另一處是東門箭樓。
剛剛的試探進攻,蘇策目測城牆下倒伏的屍體超過三千人,殺敵雖多,但是也意味著箭矢的巨大消耗。
而吐蕃的奴隸除了眼前的這些吐蕃營地裡的更多。
蘇策很清楚自己要面對的敵人有多少,吐蕃左翼,射手一萬,護持兩萬,奴隸七萬。
“箭矢用了多少?”作為守城的一方,箭矢的數量多少決定短兵相接的時間點。
“稟刺史,剛剛補完箭,用掉兩千壺白羽箭,弩炮一百餘。”趙募作為軍司馬,這些數字關乎主將用兵,一點都馬虎不得。
大乾白羽箭一壺三十支,紅羽箭一壺二十支。
也就是剛剛那次互相試探,茂州五十萬箭矢中的三十萬支白羽箭便消耗了六萬。
府兵出征的習慣是身上帶兩壺箭,一壺白羽箭,一壺紅羽箭。
蜀王趙載校從益州送到茂州的箭矢也只是這一萬府兵一次補充箭矢的用量。
所以當時蘇策才說不夠,只是現在說什麼都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