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符經,傳說乃人皇帝師,廣成子所著。道門諸多典籍中,多有提及記。

整書四百餘字,其言深奧,演造化之秘,闡性命之幽。乃古往今來修道第一奇書。

李太平手捧陰符經,視若珍寶。卻又皺著眉頭說道:“為何只有演道章,怎麼沒見演法章和演術章呢。”

孤獨清清笑道:“你也說是修道真經了,蘇玉師兄又不是仙人,上哪給你補全去。”

李太平很是認真的點了點頭:“緣也命也,即得仙人抱,便是天大的福緣,還有何不知足。”

修道,是修行也不是修行。

修行,可成聖,不可成仙。修道,可成聖,亦可成仙。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仙人抱,開篇第一句,便說明了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奧妙,而神明默運,竊陰陽之氣,奪造化之權,可以長生不死,可以無生無死。

這世間早就沒有天人了,即便得此修道真經,李太平怕也無法登天成仙。不過,即得此書,作為道門傳人,又怎能不去研習,又怎捨得不去研習。

李家大郎奇經八脈盡斷,成了不能修行的普通人,所以一頭扎進了三層樓,成了只知讀書的讀書人。

對於書院學子來說,這是好事情,讀書才能成大業,可是比舞刀弄劍要好。不過李太平讀的那本書,書院沒人能幫得了他,院長看了都要搖頭。

求人不如求己,李太平搬出籬笆小院,在老君殿旁蓋了間茅草屋,過起了讀書人的生活。

日出日落,除了一日三餐,李太平都在抄書。他問過秋意濃,書看不懂怎麼辦,書院的大先生便笑著說道。

“書抄千遍,其義自見。”

李太平成了書院裡最能抄書的。

二小去看過抄書將,卻沒敢打擾,只是趴在視窗偷看。

陳治偶爾也去瞧瞧,時不時還要拿他的學問,駁斥李太平所研習的天書。

秋冬見老爺難得勤奮,倒是誇了又誇,讚了又贊,生怕老爺三天熱血。

驪山書院會去打擾李太平的人有很多,獨孤清清絕對算是最特殊的一個。因為每日她都會去,且是跑上三四趟那種。

每日三餐,都是由她來送。按理說伺候李太平的活,應當秋冬來幹,可大先生沒點頭,秋冬便只有乖乖的聽話。

獨孤清清算是書院裡腿腳好的,又是李太平好友,這活躲是躲不過去的。再說,她也沒打算躲,因為有些事,不能躲,且要直面才行。

李太平的飯量依舊驚人,並未因春夏交替,秋葉落黃而減少。反倒是搶起了秋膘,胃口更加了。

白衣飄落草廬前,推門而入。

伏案急筆的李太平,頭也不抬的笑道:“可算來了,再不來,筆都要拿不動了。”

獨孤清清提著兩個碩大的食盒,這是她翻遍西市能買到最大的食盒了。

“特意囑咐玉滿樓那書生給你加了量,省得你吃不飽。”

說著,獨孤清清放下食盒,幫李太平把案子收拾乾淨,卻又扭頭看著李太平身上的墨漬,展演笑道:“換下來吧,回頭洗乾淨給你送回來。”

李太平一邊笑著點頭,一邊落筷如風。時不時還要抬頭看一眼,給油燈添油,燒水煮茶,忙裡忙外的白衣女子。

一頓飯的工夫,屋裡屋外點塵不染。只見獨孤清清收了食盒,鋪上黃紙,清水入硯面,墨汁推硯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