鐺!

鐺!

鐺!

翌日,天色剛灰濛濛的時候,帝都皇宮的鼓樓便已是開始作響。

這般聲音讓所有人都知曉國喪之日正式開始。

今日也是要舉行真正的朝會!

前日沈楠登基所舉行的朝會說到底根本不算是什麼朝會,最多隻是讓帝都之中三品以上的官員來熟悉一下沈楠的長相,亦是昭告天下新君登基而已。

今日這個時候才算是新朝的第一次朝會。

帝都的文武百官除卻需要留值之人外,無一例外都需要前往皇宮覲見上朝。

只見在廣華門外。

黑壓壓的一片皆是大奉的官員,就數量而言已是達到了驚人的七千四百名!

要知道這些可都是九品以上的官員。

並且還只是留守在帝都的官員。

以戶部去年的官員統計來看,大奉數十億人口的疆土之中官員數量就已是有足足十八萬人,這還是沒算上那些官吏,如果算上的話最少也是在百萬級別。

這些人之中能夠待在帝都的京官,佔比就要小了太多。

但無一例外這些都是真正的大奉支柱,也是大奉最有權勢的一批人。

而在這些黑壓壓一片的官員之中,亦是能夠明顯看見不少官員是抱團的。

比如說——以張旭為首的江南儒家一系官員,以楊柯為首的江州書院官員,又或是以楚國公為首的武將勳貴,以法鞅為首的法家官員。

最後則是以六部為首的零零散散一些官員。

這就是帝都廟堂上最為明顯的格局了。

張旭、楊柯的儒家勢力佔據主流,楚國公這些武將勳貴也佔據一定位置,其次就是法家這一系的人處於中立範疇,而後就是這些人勢力之中還有各自的派系。

至於說道家則是因為昔日先帝登基抑道的緣故,道官已經是不參與朝會了。

只不過他們的影響力卻是遍佈整個天下。

鎮北王、大儒王舒這些也是如此,他們的基本盤是其他的地方。

比如鎮北王的幽州,大儒王舒的涼州儒將。

這些人互相牽制、互相制衡,方才讓大奉如今依舊還是看起來那般春秋鼎盛!

只是....

無論是哪一方的人。

他們再踏入廣華門後皆是一怔,只因在那巍峨的榮閣殿外,赫然有數十名尊明王重甲兵屹立左右,護衛榮閣殿,更有二十多尊大雪龍騎肆意的遊走在遠處。

這自然是沈楠昨日所召喚出的明王重甲兵跟大雪龍騎。

這些兵種。

大奉的官員還是第一次見,但就算是如此,以他們的眼力也不難看出這些都是真正的精銳,甚至要比執金吾還要誇張一些,那股兵戈煞氣更是濃郁至極。

張旭等人的目光掃過後,就是眉頭緊皺起來:“這是哪裡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