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師跟王聖之間亦是關係極為複雜。

昔日他們一人為首輔,一人為次輔,其關係仿若是張旭跟楊柯一般。

只不過後來因為理念問題,兩人之間的關係愈發複雜。

最終也是以瀧師技高一籌,足足壓了王聖百年。

如今江州書院既是在明知瀧師出山的情況,還敢派遣王聖過來。

恐怕底氣也絕非表現這麼簡單。

劉靜濤聞言便是小心翼翼的說道:“聽聞寒門儒家有意推動變法。”

“變法?”

瀧師嗤笑一聲:“就寒門儒家那般手段,如何能推動變法?”

“王聖來也不行!”

“要是江州書院那位來或許還有機會。”

“可惜那位根本不可能出關。”

“而且...”

他眼眸瞬間深邃起來,看向帝都內閣的方向:“相較於寒門儒家的變法,內閣那位聖人方才是真正的想要變法啊...

“致良知、知行合一。”

“人人皆可為聖賢!”

“好大的宏願!”

瀧師雖是這段時間未曾入京,但那也只是因為忌憚王陽明跟沈楠。

他並非是什麼事都沒有做。

有關王陽明的理念以及沈楠的性情跟行事方式都已然做足了功課。

瀧師眼眸愈發深邃:“按照內閣那位聖人所言,大奉已是病入膏肓,儒家所學皆為鑽營之道,而非是聖賢之道,當重塑精神基礎,以致良知、知行合一改善整個大奉的官場,儒家風氣,這才是真正的變法啊!”

“他是要推翻整個儒家,甚至是聖賢傳下來的理念精神,重新定義儒家!”

相較於沈楠的霸道行事。

瀧師最為在意的還是王陽明所推行的知行合一跟致良知。

不同於寒門儒家那種對商稅的小動作。

王陽明這種從儒家根基開始顛覆的學說,方才是真正的變法!

劉靜濤跟張旭這段時間也是聽聞了王陽明的動作,只不過在他們看來王陽明雖然是拉攏了一些人,形成所謂的王黨雛形,可就目前而言,根本不可能對世家儒家造成什麼威脅才對,更何況徹底顛覆性的變法,又是如何說?!

似是感受到兩人的疑惑。

瀧師淡然說道:“內閣那位是想要以自身為模板,帶領儒家重新樹立精神理念,如今的發展看似緩慢,可一旦這般理念傳播開來,便會形成真正的滔天大勢,必須要遏制其發展,這也是吾此次入京的主要目標,不過首要的還是...”

“讓陛下重新信任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