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4章 被貓欺負(第2/3頁)
章節報錯
在經過考察以後,王林向棉鈴提出來兩點要求。
未來一年時間裡,要突出奪取棉花高產高效的主導地位,合理利用最適宜季節時段,科學確定最佳播種期、最佳種植密度和最佳結鈴時期,不斷探討和最佳化肥水管理、化學調控、病蟲草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新模式,實現棉花超高產栽培,達到高產、優質、高效同步。
另外,王林將投入資金,建設標準棉田。
公司將加大棉區高標準棉田建設的建設力度,實行田成方、路成網,搞好棉區路、涵、橋、閘、溝配套建設,為棉花生產機械化發展奠定基礎。
這一切的工作,只能由棉鈴去實施。
王林語重心長的對棉鈴說道:“棉區是我們公司的重點工程,棉花是我們公司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原材料!以後你調入總部以後,這一塊的工作還將交給你負責。”
棉鈴笑道:“王總,請你放心好了,中棉所那邊有一款新型的種子研發出來了,我們明年開春就可以播種,新種子的產量,肯定能上一個新的臺階。”
王林道:“太好了!看來,江南機械廠的研發進度,也要加快才行!”
科研所、工廠,都是別人的,王林頂多就是打個電話催一催,也不能趕著別人天天加班加點吧?
如果王林完成收購工作,那情況就大不一樣!
王林已經和幾家科研所簽訂了長期買斷協議。
所以,江南機械廠的招投標,王林志在必得,贏面也很大。
此刻,王林和棉鈴站在棉區的田壟上,望著雪白的棉田,親切的交談。
棉鈴今天穿了一件白底碎花裙,長髮飄飄,美麗不可方物。
王林折下一枝棉花,笑道:“古往今來,詠梅花、柳絮、杏花、桃花、荷葉、菊花的詩,數不勝數,唯獨棉花很少有詩人詠唱。”
西紅柿
棉鈴道:“清代詩人馬蘇臣,有一首五言絕句,我覺得很好。”
“是嗎?說來聽聽。”王林饒有興趣的問。
棉鈴清清嗓子,說道:“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幹。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王林聽了,讚歎道:“好詩!這個詩人,是真的懂棉花!”
棉鈴道:“馬蘇臣是桐城人。桐城在在清代時有文都的美稱,七省通衢,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之一。像著名的六尺巷,就在桐城。”
王林道:“六尺巷?康熙年間,大學士張英和鄰居互讓三尺牆的故事吧?”
棉鈴笑道:“對,就是這個故事,王總,你博學多才啊!”
王林失笑道:“班門弄斧了!棉總,你才真的是博學多才呢!”
棉鈴道:“還有一首詠棉花的詩,寫得也很好。金秋玉立喜田豐,一片冰心自暖融。莫道花開如雪海,人間有我免寒窮。”
“好詩,這首也是好詩!人間有我免寒窮!”王林舉著棉枝,說道,“我帶了照相機,我把這枝棉花帶回去,等下你幫我照個相,順便把剛才那兩首詩題在相片後面,留個紀念。”
“這個容易。”棉鈴笑道,“王總,很少有你這樣的富翁,會希望棉花的。”
“自古以來,也有喜歡棉花的商人,只不過他們大都是實業家,實幹家,不為市民熟知。”
棉鈴道:“說得也是,就連詩人都不怎麼待見棉花,何況世人呢?”
王林道:“棉花的重要性,是不言自喻的。米國的南北戰爭,也叫棉花大戰,可見棉花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敢料定,未來有品質的消費觀,一定會趨向於全棉面料。”
棉鈴道:“現在是化纖面料的天下。”
王林道:“化纖面料也有它的優點,結實耐用、易打理、抗皺免燙。但這種產品,不耐磨、不耐熱、不吸溼、透氣性也差。我就不喜歡化纖面料。”
兩人說話間,回到了棉區辦公室。
比起上次前來,今天的辦公樓更加美輪美奐。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比起春天來,少了許多鮮花的點綴,但滿目翠綠,心曠神怡。
王林拿出自己的相機,請棉鈴幫自己拍了幾張相片。
棉鈴拍完之後,嫣然笑道:“王總,你也幫我拍幾張相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