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你和周粥的關係怎麼樣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紅光路愛秀廣場後面有一片舊城區,那裡全是新式里弄。”
“哦,對,就是那一片要進行改造,你到那邊看過沒有?和你們愛秀廣場一對比,那一片舊城格外的扎眼,太難看了!”
“是的,領導,的確有些難看,但我覺得吧,這些老舊小區,也有一種特別的韻味。”
“那樣的老破小區,有什麼韻味?”
“歷史的韻味。”
“歷史的韻味!”周漢民反問了一句,然後抬起頭來,看著王林,“你有什麼想法?”
王林道:“我想啊,這一片里弄,如果能改造成一個民宿基地,或者改造成一片懷舊式的商業街,是不是可行呢?”
“民宿?懷舊商業街?”周漢民來了興趣,“那你說說,怎麼個改造法?”
王林道:“老城區肯定要改造,但我以為,改造並不一定就是拆除重建,也可以改繕和修復。”
“當然了,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理念。可是,真的有價值嗎?”
“領導,我們的目光,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建高樓大廈,去哪裡不能建?申城這麼大,多的是土地。但像這樣密集、有規劃的新式里弄,在申城卻不多。我們對老上海灘的記憶,離不開這些新式里弄。外地來的遊客,也喜歡到這種老式的街區來走一走,感受百年前的上海灘氣息。”
“哈哈!有嗎?”周漢民笑道,“你就直說吧!你到底有什麼樣的想法?”
王林道:“我想和政署合作,一起開發這些新式里弄。”
周漢民道:“合作開發?怎麼個合作方法?”
王林道:“你們可以進行改造,但我有幾點要求。除增建必要的公共服務設施外,不要大規模新增老城區建設規模,不要突破原有密度強度,不增加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原則上城市更新單元和片區或專案內拆建比不應大於2。舊改方面的要求是,堅持應留盡留,全力保留城市記憶,鼓勵採用繡花的功夫,對舊廠區、舊商業區、舊居住區等進行修補、織補式更新,嚴格控制建築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區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
周漢民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手撐著下巴,思索道:“王林,你提出來的意見相當好!其實之前也有人向我提出建議,但我並沒有重視。”
“誰啊?”王林問道。
“小霞。”
“霞姐啊?難怪了,我和她經常有英雄相見略同的感慨。”
“是啊!你的很多想法,和她都會不謀而合!”周漢民笑道,“她跟我說的話,和你說的差不多,她也說什麼歷史的沉澱,老城區的特色。不說一座鋼筋水泥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人不能忘本,城市也不能否定歷史。”
王林道:“霞姐的見解,比我更加深刻。”
周漢民道:“你再次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就有了不一樣的感受。王林,你再說說看,那些房子要拆遷?哪些房子需要留下來修繕呢?”
王林道:“危房肯定要拆除,危房分為整幢危房和區域性危房,這樣的房子只能遷除。還有一種,就是拆遷價值最大的房子也可以拆。”
周漢民道:“拆遷價值?這怎麼理解?”
王林道:“城市在發展,建設也在不斷完善,有些老城區的房子,由於地理位置重要,但是在前些年的第一輪拆遷大潮下,這類房子或由於拆遷戶不同意,或由於拆遷成本高,或由於未納入拆遷範圍等原因,並未拆遷,但事實證明,這類房子極具拆遷價值。到了現在,這類房子拆遷的可能性非常高。尤其是老城區低密度、黃金地段、且周邊配套成熟的老房子,全拆重建的價值極高,不僅地方會想方設法靠其賺取高額土地出讓金,開發商也想透過這類專案賺更多的利潤。”
周漢民道:“照你這麼說的話,紅光路後面那片小區很值得拆遷。”
王林笑道:“我今天到那邊仔細看過一圈,覺得這片小區的房屋,狀況還不錯,雖然有70年了,但住人還是可以的。”
周漢民道:“我倒是沒有去看過,70年的房子,狀況還不錯?”
王林道:“以前的房子建得特別牢固,除了房子太小,格局不合理以外,我覺得沒有大的問題。只要好好收拾修繕,可以利用起來。”
周漢民道:“你打算怎麼改造這片小區?”
王林道:“外牆粉刷、屋頂平改坡、樓道翻新、管線更新、小區大門智慧化、服務設施增設等,此外,還可以進行宣傳欄美化、庭院設計、小區活動室更新、增設花架、雨篷美化、適老化改造等。”
周漢民道:“你是想全部徵收?”
王林道:“如果可以全部徵收,那當然是最好的事。”
周漢民感嘆了一聲:“王林啊,我們之間不打誑語。實話跟你說吧,這老舊城區住的人密度很大,一座雜院裡面,有的甚至住了七十二家房客!想徵收這麼一棟樓,就必須徵得這72家房客的一致同意。所以難度極高。你別看我們現在已經啟動了改造工程,但什麼時候能完成徵收工作,我心裡一點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