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最大的紡織集團之一,愛秀集團最近的確賺足了眼球。

今年春天過後,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改開的程序。

各大媒體也不例外,相繼推出了不少跟企業、商業、財經有關的節目和欄目。

愛秀集團自然而然成了這些欄目要採訪的物件。

改開的重中之重,就是經濟的改革。

企業的發展,民企和國企的合作。

紡織行業的出路。

這些時下最熱門的討論,都可以在愛秀集團身上找到答桉。

王林去香江的這段時間裡,很多媒體記者都來愛秀集團約人採訪。

老闆不在家,就只好找各個部門的負責人進行採訪。

這一個月來,各個副總和部門的老總們,忙得不亦樂乎。

各種媒體舉辦的時尚派對,也會邀請他們參加,和娛樂圈、時尚圈、商業圈的人一起狂歡。

電視臺的節目,邀請副總們出鏡,暢談企業發展的前景、紡織產業的出路。

一次兩次,沒有人在意,就當是在宣傳集團了。

隨著出鏡率的增加,周伯強敏銳的感受到,整個集團的高層管理們,風貌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尤其是那些大男人們,以前從來不注重打扮和形象的,現在開始精心的修飾自己,頭髮梳得油光發亮,身上的普通襯衫和西褲,也換上了名牌服裝,有的人甚至會在公文包裡帶著另一件襯衫和領帶,以備不時之需。

周伯強以為,這樣的改變,對個人來說是好事,但對企業來說卻並非幸事。

奢靡、浮誇、不務實。

一家企業一旦流行這種風潮,那對員工思想的腐蝕是毀滅性的。

王林剛開始也沒有重視,還覺得周伯強有些杞人憂天,但他聽完周伯強的深入分析以後,以為這種浮誇風的確能損壞到公司的根本。

周伯強擔心的是職工的腐化,會給公司帶來極大的打擊,公司的職工,從上到下,都只想著怎麼娛樂,當名人,包裝自我,心思不再放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上來,荒廢了主業。

王林卻看得更加深遠。

有一個很嚇人的名詞叫做:捧殺!

愛秀集團很優秀不假,但如果全社會都在捧它,把它捧上了神壇,那就不好了。

王林不是神,愛秀集團更不是神仙企業。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愛秀集團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藉助了時代的東風。

而且愛秀集團還處於發展階段,現階段要做的事情,是努力發展自身,而不是成為標籤。

一個人、一家企業,一旦被貼上太多的標籤,尤其是那種高高在上標籤,那以後做起事來,就會束手束腳。

這就好比,普通人離婚,影響並不大,頂多也就是幾個家庭之間的影響力。

但是,一個男人如果被貼上了模範丈夫的標籤,有一天他居然和妻子離婚了,那他遭受到的譴責和謾罵,只會比普通人更多,他將來再想找一個女人結婚,也會更加困難。

一個人被貼上了好人的標籤,成了媒體關注的物件,有一天忽然交通違規了,或者隨地丟了個垃圾,立馬就會被無限放大。

王林不想愛秀集團成為聚光燈下的研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