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林授意下,鄧大寶和汪海洋等人前往米國,將愛秀科技生產出來的8英寸晶圓樣品,親自送達英特爾公司總裁格魯夫手裡。

90年代中期,對我國發展半導體,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

我們國內的晶片研究水平,落後國際最先進的技術也沒差多少。

再加上米國對東洋半導體的打壓,以及金融危機造成的巨大的衝擊,半導體業界一片哀鴻遍野。

功成名就的首富王林,拿出鉅額資金,投入到半導體洪流中來,收購了LG半導體事業,又收購了十幾家東洋的半導體原材料供應企業,一瞬間就成為了全球最有實力的半導體企業之一。

不過,愛秀集團雖然有了一定的實力,卻仍然是默默無聞。

就像一個隱居深山老林苦練神功的年輕人,身懷絕世武功,卻無人知曉,在江湖上還沒有他的傳說。

為了遏制我國半導體產業的自主發展,西方暫時放鬆了對我國半導體技術和裝置的採購限制。

愛秀科技趨機採購了一大批先進的光刻裝置。

8英寸晶圓的工藝十分成熟了,愛秀科技有人才、有技術、有裝置、有原料,要生產出來並不困難。

在半導體領導域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代工模式並未得到全球其他廠商的青睞,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當時代工廠的工藝水平至少要落後IDM工藝1到2代,所以那時的代工只能作為IDM廠在產能緊缺時的補缺;二是那時全球半導體業主要為計算機提供產品,無晶圓廠的設計公司尚未大量湧現。

王林也知道,自己投資的愛秀科技,短時間內是很難盈利的。

這幾年正是半導體產業的寒冬。

不然的話,王林也不可能順利收購這麼多的半導體公司。

再加上金融危機的衝擊,半導體行業想賺錢很難。

但他現在必須完成佈局。

行業的低谷期,逆市而入,逆週期成長,才能趕超西方地區。

全球代工業的高光點,迭起開始於21世紀。

一方面,網際網路的應用推動了終端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週期的加快;另一方面,由於工藝技術的快速提升和建廠費用的大幅增加,為降低產品開發成本,客觀上對代工產生迫切需求。

同時,不可否認起著關鍵作用的是,代工廠技術能力已大幅提升,能夠滿足先進工藝的需求,再加上第三方IP公司逐漸成熟等的共同推動,導致了全球代工業的迅速成長。

王林著眼於21世紀,不在乎這幾年的虧損。

但他也會盡自己的能力拉來更多的訂單,以維持愛秀科技自身的良性發展。

英特爾的代工訂單,就是王林最為需求的。

鄧大寶是王林最倚重的左膀右臂,他無比深刻的領會到了董事長的意圖,知道格魯夫這個老頭對公司的重要性。

來到矽谷後,鄧大寶約見了格魯夫,遞上自家生產的8英寸晶圓樣品。

格魯夫戴上老花眼鏡,認真仔細的看了看樣品。

良久,他抬頭問道:“這是你們愛秀公司生產的?”

鄧大寶道:“是的,格魯夫先生。我們收購了LG公司的半導體業務,又購買了最先進的晶圓製造裝置。”

格魯夫道:“你們公司有這方面的人才嗎?”

鄧大寶道:“我們在收購半導體公司時,也聘請了他們的員工。愛秀公司現在擁有上千名高階技術人才,他們來自日、韓和西方等國。”

格魯夫點點頭:“不錯!”

鄧大寶適時的發出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