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3章 逆流而上!(第1/3頁)
章節報錯
不知道是不是這場晚宴起到了效果,愛秀集團和lg集團接下來的兩輪談判,異常的順利。
最終,王林和具會長達成了一攬子的收購協議。
lg集團的半導體業務,整體打包賣給愛秀科技。
20世紀80年代,南韓方面強力干預國內的半導體產業,砸下了真金白銀,使其飛速發展。他們選擇dram作為發展重點,以三星、現代、lg參與dram為主的大規模晶片生產。1986年進入儲存器自主研發。
幾家財團之間,既是合作關係,也是競爭關係。
進入1995年以後,其他財團在半導體上的發力日漸式微,唯有三星騎絕塵。
回顧一下三星的發家史,就不難發現,他們之所以成為後來居上的半導體之王,主要就是因為抓住了1995年開始的這輪變革!
1983年,三星在京畿道器興地區建成首個記憶體晶片廠,而後從資金流不順的美光手中買下64k&n技術,加工工藝則從東洋夏普公司獲得,此外,三星還取得了夏普“互補金氧半導體工藝”的許可協議,而後在儲存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助力三星最終坐上dram領域龍頭位置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其在1995年後多次發起“反週期定律”,使得dram領域多數廠商走向破產。
所謂的“反週期定律”,便是在市場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跌、其他企業削減投資的時候,依靠強大的資金實力,強行擴大產能,使產品價格進一步走低,瘋狂扼殺其他企業的利潤,在把競爭對手驅逐出產的時候,便可以在產品價格上揚的時候狠賺一筆。
這需要極大的實力支撐!
就連lg集團這樣的財團,都無法撐過這樣的行業寒冬,一般的小公司就更加艱難。
反週期收購這種手段,三星已經運用的爐火純青,在前三次半導體行業“反週期定律”中,三星電子便依靠著這種手段一步步走到了後世行業霸主一般的存在。
前兩次發生在80年代與90年代,結果自然是讓三星坐上市場頭把交椅,要知道在當時dram市場最紅火的時候,市面上可是有不少於40到50家全球知名的企業。而經過兩次“反週期定律”的洗禮之後,市面上便僅剩下了區區5位玩家。
這5家分別為南韓三星電子、sk海力士,德國的奇夢達,東洋的爾必達,還有米國的鎂光。
不過這一局面在2008年將再次發生改變,由於當年微軟vista的發售市場遇冷,以及遇到當年嚴重的金融危機,到時候,當時的一票半導體企業都艱難度日。此時三星看準時機,依靠南韓方面的支援,把自己上一年總利潤的118%拿出來進行投產,直接把市面上所有dram價格迅速拉低,讓那些已經半隻腳入土的企業徹底失去希望。這一戰也直接把奇夢達與爾必達直接驅除出場,dram市場正式進入“三強爭霸”時代。
如果沒有王林,這場半導體市場之爭,肯定還是會沿著這條路線走下去。而我國的強勢進場,還要等10年以上。
現在王林橫空出世,他做的事情,正是三星最擅長的事情。
那就是反週期收購!
王林利用愛秀集團強大的造血能力,不惜投入巨大的資金,在行情走低時收購半導體行業的公司和技術。
lg集團在半導體行業有著20多年的沉澱,積累了大量的技術人員、行業專利,也有著行業最頂尖的生產裝置。
王林花費重金,把這些全部收入囊中。
這意味著,王林的愛秀科技,可以直接從lg集團所處的層面開始逆襲!
愛秀科技從一涎生,就處於世界第一梯隊的行列!
lg集團的半導體技術,主要集中在dram方面,也有少部分晶片製造技術。
再加上王林從東洋收購的十幾家半導體企業,愛秀科技在半導體行業的初步佈局,便告完成。
王林是愛秀集團的設計師。
在他的設計裡,愛秀科技的主營業務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晶片方面的代工生產,二是dram的研產,三是晶片裝置的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