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5章 東成西就(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林在米國的時候,周伯強已經和國內的老朋友聯絡上了。
對方也對這種合作辦學很感興趣,已經向校領導做了彙報。
有時候世事就是這樣無巧不成書。
原來哈工大內部,也有一個聲音,就是到南方某地擇址建分校。
哈工大的實力自不必多說,它是國內一所老牌的工科名校,素有北方清大之稱,其工科實力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清大。是國外高等教育辦學的樣板大學,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大學工科排名全球第6名,工程學位於全球前萬分之一。從科研實力來講,它參與多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攻克載人航天多項技術難關。從師資力量來講,它聘請有近40位雙院院士,組建了超過30個教學團隊。曾被稱為“國寶級大學”。
王林想籌建的大學,如果能和它合作,那起點就高了!
哈工大方面回覆王林,請他回國以後,雙方約個時間見面,就此事詳談。
這個訊息可以說是振奮人心。
王林在矽谷的行程告一段落,他也懶得再去其他城市參觀訪問,打道回國。
回到國內後,王林當即約了哈工大方面,雙方共同來到深城進行考察。
哈工大雖然說總體實力很強,而且也為各行各業輸送了各種各樣的人才,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不可避免的,南方的經濟發展是快於中西部以及東北地區的,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到南方進行發展,像哈工大這樣地處於東北的學校,自然對南方的影響力要小一些,也不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報考,這自然也造成了招生的問題。
所以說哈工大選擇在深城這樣一個經濟發展迅速的城市開辦校區,也能增加學校的影響力。
高校的領導層早就有到南方建分校的想法。
可是想法是美好的,但現實卻又是殘酷的。
畢竟以深城的生活開支和房價水平,哈工大本部難以負擔得起在深城工作教職員工的工資待遇。
不僅是工資待遇,還有學校的建設發展,基礎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等,都離不開資金投入。
做為部屬高校,哈工大的經費不足以支撐起一校多地辦學,必須要依靠辦學地的相關支援才能維持運轉。
就在他們想睡覺的時候,有人送上了枕頭。
這個送枕頭的人,就是王林。
王林何許人也?
愛秀集團的董事長!
國內的首富!
身價幾百億!
有這樣的大老闆願意合作辦學,雙方一拍即合。
可以說,王林想辦大學的想法,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辦起事來,東成西就,無比快捷。
深城是一座年輕的現代化城市,經濟飛速發展,急需名校的加持。
市署的管理者們早就討論過,要引進名校資源。
在引進哪裡的名校時,大家的想法幾乎是一致的,那就是偏遠地區的名校!
因為偏遠地區的名校,才能真正的重視深城分校,因為他們需要深城市的資源,而不是過來薅經費。
愛秀集團、深城、哈工大,三方各有需求,各有優勢,很快就確定了合作辦學的框架。這件事情一經報道,便引起了轟動。
深城市為了支援哈工大辦分校,提供土地、政策上的支援。
而王林代表愛秀集團,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