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難!(第1/3頁)
章節報錯
愛秀集團上市以後,名聲鵲起,各地商人聞名而來,工廠的訂單與日俱增。
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國內訂單的增加,而國內的市場,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
王林原先還在為安紡廠沒有訂單發愁,現在他完全不必發愁了。
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有如雪片似的飛來,安紡廠的生意忙了起來!
再加上秋季時裝週和秋季廣交會能接到的訂單,愛秀集團所有的工廠都開足了馬力生產,工人們日以繼日的加班,用勞動創造財富。
王林不由得感慨,早知道上市就能拉來訂單,我早該讓公司上市了!
人生並非事事順利。
在愛秀集團一帆風順的同時,愛秀科技加入909工程的申請,卻一直毫無進展。
在申城,王林和愛秀集團是個寶貝。
但進了北金,在那個大街上隨便一個人都可能是局級領導的地方,又有多少人賣王林的面子呢?
周伯強天天向王林彙報工作,剛開始信心滿滿,到後面疲憊不堪,但仍然負重前進。
王林不由得想到了最後一招。
那就是拜訪老人家。
老人家和申城有緣,和王林也有緣。
王林此生最大的幸運,一是認識了周粥,二是得到了老人家的賞識。
老人家與申城足足有74年的淵源,除了留學、結婚、生活外,老人家還一直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助力申城的發展。
他開始在全國各地視察之後,在申城停留研究了很久,也用足了心思。
起初,他印象中的申城是可塑之才,其他地方還處於貧窮,申城卻已經在發展,然而,真正地瞭解過後,一切並不如他現象般的一樣,申城並不繁榮,其中甚至藏有許多別人難以察覺的尷尬,比如說:城市擁擠、人均面積小等等。
80年代末,幾個特區助力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一直領先的申城,反而走起了下坡路。
彼時,距離改革開放已經多年,政署也對這座老城也投入了很多關注,現狀尚且如此,又怎麼能推動深化改革呢?
他連著幾年到申城過年,做出了無數的努力和指示。
在他的英明領導下,申城終於邁出了大開發的第一步。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王林和他的愛秀集團,異軍突起,也進入了老人家的眼簾。
老人家多麼希望有像王林這樣的人才出現,可以帶動申城的經濟發展,可以把日薄西山的紡織業帶出泥沼?
王林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一難題。
這是一場風雲際會!
王林適逢其會!
現在,王林敏銳的感覺到,我國的資訊科技變革,也正當其時。
如果愛秀科技不能搭上909工程的便車,那他就只能自力更生,一切都會更加艱難。
因此,王林在不遺餘力的推進這個事情。
但進展不如人意。
任何一種利益,都是各方平衡之後的結果。
能成為這項浩大工程的指定合作方,那七家企業,肯定來頭都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