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 絕殺!(第3/3頁)
章節報錯
“愛秀集團馬上就要上市,有人預估,愛秀集團的股票不管發行價是多少,上市三個月以內,必定翻十倍以上!”
“真的假的?那我得買些股票!”
“你想買愛秀集團的股票?那就要看你有沒有途徑了,不然的話,你就要提前三天,通宵去排隊。上海灘上不知道有多少資金等著愛秀集團的股票上市呢!”
“……”
周漢民主持大會。
他的主持風格是簡練的,並不拖泥帶水。
申城的企業家會議比較多。
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這個會議從80年代末就有了,每年一屆,在秋季舉行。
還有一個會議,就是春季的國內企業家大會,相當於一個招商大會。
其次便是市裡的企業家會議了。
八十年代末,申城經濟實力有了很大增強,開始謀劃建設世界級城市的背景。
申城同時也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競爭的雙重挑戰,面臨著體制改革過程中所帶來的雙重困擾。
著眼於未來發展,當時的政署朱領導認識到,進一步發展外向型經濟是申城經濟發展的重要出路,認識到申城的發展不僅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也需要世界各國的幫助。
基於這種思考,1988年,他接受了智囊人士的建議,邀請國際上著名的企業家擔任他的顧問。在獲得上級領導同意後,申城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與米國安達信公司亞太地區主管合夥人麥克米倫先生半年多的共同籌備,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於1989年10月9日在西郊賓館進行了首次會議。
此後每年秋天舉行的諮詢會議,都針對申城經濟發展中的1到2個突出問題進行專題討論,為申城的發展提供諮詢和建議。
同理,國內的企業家大會,市內的企業家議,也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周漢民今天主持的會議,主題是:“重談申城如何成為金融中心。”
他侃侃而談,揮灑萬言:
“1843年申城開埠前,我國對外貿易中心還是花城,開埠後,對外貿易中心迅速由花城轉移到申城。
1844年,從花城進口的英國商品貿易額是1550萬美元,從申城進口的英國商品貿易額只有250萬美元。而1845年,花城的英國商品貿易額減少了近三分之一,申城卻增長了一倍,從此申城就取代花城,成為近代我國對外貿易第一港。
而貿易和金融如同鳥之兩翼,我市進出口貿易的迅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至光緒初年,申城的北市有錢莊80多家,南市也有30多家,盛極一時。”
王林難得的聽得入了神。
因為這段歷史,是他不熟悉的,又是他感興趣的近代金融史。
“我們的目標,是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而不是單獨的和花城比大小!花城和深城,只是區域金融中心。縱覽全球,所有的金融中心,都會有一個發展階段,要經歷:商貿中心——區域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國際性金融中心,這樣子的一個發展過程,所以在金融業發展上面,花城和深城並不能和我市匹敵。我說的是願景,是美好的設想。能不能實現,就要靠在座的各位企業家努力!”
他講完話,看向王林:“王林同志,你有什麼看法?”
王林道:“領導講的非常好,我相信未來二十年間,我市能成為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紐約、倫敦、東京、申城!”
“譁!”的一聲,全場爆發出激烈的討論。
“王林還真敢說啊!全球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申城能和紐約比?”
“人家可是首富,他的眼光和格局,與眾不同,說不定他說的有道理呢?”
“是啊,92年的時候,就已經定了調子,要把申城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呢!以舉國之力,還不能實現?”
“實現是可以,但王林說的二十年以內!真的可以嗎?他這就是吹牛過頭了吧?”
“他是成功人士,聽他的準沒錯。”
“成功人士說的話都是金玉良言?放個屁也是香的?”
“……”
王林估計沒想到,自己隨便一句奉承的話,居然也能引起軒然大波!
果然是人怕出名豬怕壯啊!